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
体现城市的关爱和温度
公交车进站,要紧贴站台停靠,轮胎外沿距站台不超过50厘米……据本报报道,今年2月21日至3月22日,北京公交集团开展规范进站停车管理、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专项整治行动,使公交无障碍服务再上一个台阶,高质量完成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除了用标尺量车距,比武项目还包括无障碍踏板、呼叫响铃等助残设施的使用。为了更好地换位思考,公交人甚至蒙上眼罩、坐着轮椅或者腿绑沙袋,亲身体验残疾人、老年人的出行不便。冬残奥会即将开幕,北京诸多单位采取亲身体验的方式,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改进服务措施。
多少次关爱残疾人的宣传,不如一次感同身受的体验。正如公交集团专项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几乎天天见到残疾人的公交车驾驶员、安全员,在蒙眼上车体验之前,意识不到对视觉障碍人士而言,到底有多难。对健全人一小步的距离,对残障人士可能就是天堑;对见惯了五色斑斓还时常觉得无趣的健全人,也不能想象永远的漆黑一片;一句话就能表述清楚的事情,跟听障人士沟通起来可能就比较困难……此外,还有众多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上下车用时更长,没有座位时刹车启动容易受伤,也要求各种服务保障必须提升。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为残疾人提供衣食住行的便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从切身体验到方式改进适残助残硬件和服务,体现职能部门对残疾人的关爱,更体现城市的温度。服务在细节中彰显,爱心在体验中蔓延。北京公交集团在1.2万余部公交车上配备了无障碍踏板、呼叫响铃、轮椅靠背及专用安全带等设施,打造了600余条无障碍公交线路。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大排查,还通过刷卡大数据,摸排出老年人、残疾人乘车集中的线路和登降时间,建立无障碍服务重点线站“档案”,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此外,北京地铁公司在部分新建售票室设置低位窗口,方便乘坐轮椅乘客与售票员沟通;在列车车厢增设专门的轮椅空位,设置轮椅区域标识和安全带,保障乘坐轮椅乘客安全乘车;在车站配备轮椅渡板,使乘客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能顺畅快速进出车厢。
当然,无障碍环境需要更多人参与、更多人去体验,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就拿“50厘米停靠”来说,有时做不到不是因为司机水平和经验的问题,而是因为一些树木未修剪,或者是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挡在一边,同样需要亲身体验,积极改进。
助残迈一步,城市热一度。冬残奥会给了我们一次全面检视不足的机会,也提供了一次全面改进提升的机遇。冬残奥会期间的好做法要坚持、好经验要推广,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共享未来的无障碍环境,助力残障人士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