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说,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从阶段性优良到常态化优良的关键时期,环境资源压力依然巨大。他建议,统筹京津冀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环境韧性和生态碳汇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周剑平(中) 图片本人提供
“尽管北京市万元GDP碳排放量在全国最低,但京津冀区域整体碳排放强度还比较大。”周剑平说,要以减污降碳为目标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在摸清京津冀碳排放整体强度的基础上,统筹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环境韧性和生态碳汇能力。
“现在京津冀平原地区特别是城市,很难见到晚上萤火虫飞舞的景象。看似小事,实际上是生态平衡重要的考核指标。”周剑平建议,把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周剑平说,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要实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治理,要真正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种治理方式从长远看是生态效益最好、治理成本最低的。
周剑平还建议,要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治理,建设跨区域生态廊道,如可利用大运河、永定河等河道及各条高速路两侧线性空间,建成蓝绿交织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完整性,形成整体区域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