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之路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歇。”
——孙雪梅
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负责人孙雪梅入选“全国三八红旗手”。
孙雪梅的公益之路,始于9年前的几起女童受侵害案件。
2013年5月,海南某地小学校长和房管局工作人员带6名小学女生开房;接下来的20多天,媒体又曝出7起幼女被猥亵性侵的案例。一系列案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此时的孙雪梅,还是京城一家都市报的记者。
在愤怒之余,孙雪梅开始查阅大量有关儿童性侵害的相关资料,发现很多性侵案件发生在农村,由于监护缺失及防范意识缺乏,留守儿童或城市里的随迁人员子女受性侵的案例多。“筹划公益项目,让更多儿童尤其是女童学会自我保护。”这样的念头开始在孙雪梅的脑海里萌生。
2013年6月1日,孙雪梅联合全国百名女记者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孙雪梅和伙伴们期望打造一个适合孩子和家长共同学习的防性侵安全教育课堂。
“防性侵”线下课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试讲。孙雪梅和另一名女记者共同授课,课程包括认识身体以及如何分辨性侵行为,如何防范和实现自我保护。
在云南,一共试讲了三堂课,其中一堂,出了点“问题”。讲着课,有一个小女孩忽然就哭了,孙雪梅一下蒙住了,“我当时害怕、担心这个孩子遭遇过侵害,当时我也还没有应对经验。”
下课后,孙雪梅赶紧把孩子叫到身边,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才发现事出有因,“课堂提了好多次‘爸爸妈妈’,比如你遇到事情要告诉爸爸妈妈,如果要去同学家要征求爸爸妈妈意见,如果有人试图触碰你的隐私部位的话,要及时跟爸爸妈妈讲……可这个恰恰触碰到了那个孩子敏感、脆弱的情绪,因为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根本就见不着。”
“那一瞬间我眼泪都出来了,一方面是对孩子的心疼,另外一方面我内心非常自责,因为我们教案的不严谨,给孩子带来了情感上的伤害。”孙雪梅马上决定必须修改教案里的这个细节,“我们要提一个家人和监护人的概念,尤其在留守儿童多的地方,同时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其他照顾孩子的大人或者是孩子信任的大人,不再反复单独强调‘爸爸妈妈’。”
孙雪梅想开发一部性教育课程,但尺度多大,一直有争议。
在2014年“女童保护”组织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来自北京的一位初中副校长倾向于讲更多性教育方面的内容,因为他们的学生甚至知道哪里可以买到避孕套。而某偏远地区的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反馈是,那里的初中孩子连月经是什么都不知道,希望只讲生理卫生和人身安全。“即使是完全不提性行为,连生殖器官名称都用‘隐私部位’替代的儿童版防性侵课程,在早期推广起来都还有障碍。”孙雪梅说,所以团队在2018年才推出“拥抱青春期”性教育课程,面向6至9年级学生。
9年来,无论有多难,孙雪梅都认定自己的公益之路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让她感受到价值的,还有近几年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变化。
“女童保护”一直致力于推动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这些年,我们一共提出了11条建议,有的已经实现了,比如说和众多代表委员及相关部门、专家一起参与推动废除嫖宿幼女罪入强奸罪。”每每这时,孙雪梅都很欣慰。
截至2021年12月底,“女童保护”团队已在全国31个省份面对面向逾593万名儿童、70万名家长宣讲防性侵课程;与地方检察院、妇联、教育局等官方部门深度合作,实现防性侵教育本地化推广;线上课程覆盖数千万人。2018年,在“女童保护”基础上推出的“拥抱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至2021年12月底面对面覆盖14万名青春期孩子。
2018年2月,基于“女童保护”团队,孙雪梅发起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基金会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困者救济,助弱者有力。目前品牌项目已有“女童保护”“拥抱青春期”与“微光者行动”助学项目,关注儿童防性侵、青春期性教育与济贫助学等领域。
“扶贫、济困,都是基金会想做的,未来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孙雪梅说,“公益之路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歇。”
来源 北京日报 | 记者 骆倩雯
编辑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