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酸类药物、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中国完全有希望在某些方面、某些产品走到国外的前面。” 3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张礼和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主办的2022年首期“中国药谷院士专家大讲堂”活动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场以“核酸药物和疫苗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直播活动中,来自我国核酸药物领域的十余位行业翘楚共同走进“中国药谷院士专家大讲堂”,围绕核酸药物和疫苗关键技术前沿、产业化前景和投资机会等话题,通过高水平的院士专家报告和精彩的对话交流,精彩论道。
mRNA核酸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医药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传染性疾病、肿瘤个体化治疗、罕见病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全球范围内核酸药物和疫苗的创新与产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吸引众多药企纷纷布局,更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mRNA疫苗成为目前有效率最高的新冠疫苗之一,核酸药物有望成为继小分子化药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类型药物。
“我国在核酸药物上比起国外先进水平虽然起步稍晚,但目前基本进入了‘并跑’阶段。” 张礼和说。
“在我国创新药研发实现了从0到1、从无到有之后,我们目前的挑战是,要做到’从有到优’,解决全人类尚未解决的临床需求。”三一创新投资创始人尹正说。2008年底,曾在著名跨国药企诺华从事研发工作的尹正回国,进入高校工作,此后,他创立了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的创投机构。“这近15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想象不到的快。”
尹正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做创新药。以PD-1抗体免疫治疗为例,目前患者在国外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花费大约为十几万到二十万美元,在中国则仅需要二十万人民币。“之所以国内患者能够以这个价格完成治疗,这是因为国内已经有能力自主做出PD-1抗体。”他说。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素有“中国药谷”之称。记者从活动主办方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获悉,2021年,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创新生态和融合发展实现全新飞跃。作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通过多年积淀,也提前布局了核酸药物与疫苗板块,并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以瑞博开拓、民海、沃森等代表的行业领头企业。进入“十四五”新时期,生物医药基地布局医药健康前沿领域,搭建基因细胞治疗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基因细胞产业园。同时,积极探索“科技+医药+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布局由制造产业为主向研发和生产并举转变,产业领域由传统制药向基因细胞治疗等前瞻性领域转变,产业服务由单兵作战向管家式全链条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