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上庄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的10万平方米智能联栋温室内,首批樱桃番茄眼下正进入成熟期,一串串饱满、鲜红的串收小番茄非常喜人。此次试投产的番茄种植面积有2.4万平方米,去年底定植到如今收获,前后一共70多天时间。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是2021年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计划的首个示范项目。按照规划,这处占地千亩的园区将打造成为包括研发创新基地、配套协作区和20万平方米绿色示范工厂在内的“生产+科研”创新工场。
鲜为人知的是,创新工场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欧式风格奶牛养殖场。随着城市发展,按照北京市对畜牧养殖业的政策要求,2017年养殖业已正式迁出。为盘活奶牛场的国有资产,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应运而生。2021年5月,创新工场启动建设,经过半年的紧张建设调试,2021年最后一天完成首批番茄的定植,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完工、当年运营。
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185米,温室顶部脊高超8米,智能连栋温室一期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单体最大的温室,也是整个创新工场建设的初步成果。
走进温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番茄秧,上面已挂满一串串小番茄。与传统种植迥异,这些番茄秧根植于长方条状的椰糠“土壤”中,顺着牵引绳固定向上生长,所需水肥则通过植株根部附近的滴灌导管来提供,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定时开启水肥一体滴灌。
温室内密密麻麻的管线和传感器,用于控制番茄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正是这些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使得番茄一年的生长期长达10个月。
“温室顶部有两层幕帘,一层是保温幕帘,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参数时,这层幕帘将自动开启,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另外一层是遮光幕帘,夏季日常强烈,超过设定参数也会自动开启。”首农食品集团西郊农场旗下北京翠湖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新旭说,智能调控、水肥循环利用、品种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5%,提高产量3%。比如小番茄的产量可由每平方米20公斤提高到22公斤,大番茄由每平方米42公斤提高到46公斤。同时由于植株管理的专业化,每个工人大概可管理4亩地,是普通生产设施劳动效率的2倍以上。
高投入、高产出是设施农业的一大特点。按照《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到2025年本市蔬菜自给率将提升至20%以上,相当于在目前基础上要提高一倍。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力发展更高效的设施农业是必由之路。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绿色示范工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考量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目前国产化率已达到80%。李新旭表示,创新工场将农业技术、农业设备与智能化、网联化的国产技术进行有机集成,探索形成以设施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