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是推行遗体火化和生态节地安葬并重,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我国殡葬改革稳步发展,火化率逐年提高,自愿选择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
民政部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火葬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2%,覆盖8亿多人口;2021年全国火化率达58.8%,比上年增长7.3%。火化率稳步提升的同时,树葬、花葬、骨灰深埋不留坟头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全国24个省份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北京、天津、辽宁、上海以及广州、南京、宁波等地实施了骨灰撒海补贴政策,上海市节地小型墓已超过全市墓穴销售总量的80%。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 王金华:节地生态安葬最重要的是节约了资源,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为要入土安葬肯定要占用土地,土地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说每一个人都要占一块地去安葬,那我们到哪里找这么土地。所以我们既要解决老百姓逝有所安的问题,又要解决浪费土地节约土地资源的问题。
节地生态安葬 让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除了传统的安葬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逝者和家属选择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北京长青生命园的骨灰海撒纪念墙上,刻着两万多个选择骨灰海撒的逝者的名字,清明期间,工作人员定期举行小型祭扫仪式,向这些选择生态节地安葬的逝者致敬。
这一片绿地上没有一块墓碑,下面却安葬了多名逝者的骨灰,这是一种叫自然葬的安葬方式,选用的是可降解的骨灰盒,六个月后就会分解融入自然,逝者实现真正的入土为安。
在农村地区,公益性生态安葬也在稳步推进,“建墓不见墓,公墓像公园”“远看是树林,近看是墓园”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山东省肥城市,这个占地两亩的公墓能容纳400个墓穴,却看不到一个坟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松树,跟传统的安葬方式相比,这种生态安葬的方式节约了土地1200多亩。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同时,针对“坟地产”暴利问题,民政部加大对违建墓地的查处力度,查处了4000多座违建“住宅式”墓地,对殡葬业价格乱象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 王金华:对豪华墓、活人墓法律法规是严禁的,一经发现我们会严肃处理,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责成当事人拆除,如果当事人不拆除的我们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