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材质、做工,甚至一模一样的商品,只要换成女性大概率会喜欢的粉色等颜色,再打上女士“专属”“专用”等标签,利润立马提升。这种生活中潜在的消费陷阱,被形象地称作“粉红税”。
震惊
多花11块,全是买包装
“新品推荐、轻薄便携、高颜值”……鼠标从一个个颜色选项滑过去,当停留在“樱花粉色”时,刚才波澜不惊的29.9元,“突变”成了36.9元。
“粉红税!”小翟心里惊呼。不久前,她刚了解到这一概念,没想到只是计划给平板电脑配一款蓝牙键盘,随意搜索下,就遭遇到商家如此明晃晃的“收割”。
同款键盘,粉色价格高出7元
在豆瓣,有网友建立起“粉红税抵制者联盟”小组,盘点生活中常被忽视,却远比想象中更多的“粉红税”现象。令人震惊的是,就连买药都会发现“粉红税”的身影!
粉色包装布洛芬咀嚼片,比“普通”包装贵11元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细看两款药品说明,药片性状都描述为“橙色带斑点圆形片”。也就是说,所谓“小粉片”根本不是为女性“定制”,就是普通药片而已。多花11块钱只买了个粉红色包装盒,和商家构造的“概念”。
隐蔽
价格没区别,量上做文章
除了价格差异,还有一些“进阶版粉红税”更具有隐蔽性。乍看似乎没什么异样,仔细想来,却总是透着“不对劲儿”。
去年入冬前,晓燕想着给自己和老公添置件新的冬装。选来选去,看中一款潮牌羽绒服工装外套。男女同款,都是1399元。“自己买白色,给老公选黑色,走在一起时髦又好看。”怀着这种想法,她细看商品详情,却发现了端倪。
页面显示,男女款羽绒服的填充物都是90%灰鹅绒,填充量方面,女装最小码为153克,最大码为183克;男装最小码为240克,最大码高达280克。男装每个尺码均比女装对应尺码多了近100克填充量,超过50%。考虑到同样的售价,女款等于明显贵出一大截。
“倒吸一口凉气”,晓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她认为,男女服装有品牌、设计等因素影响,通常不好从用料等方面比较,但像羽绒服这种男女同款,且本身极为看重“填充量”的功能性服装,价格应该视填充量有所区分。“男女同款的衣服可能都有类似问题,这不是一种隐形的‘粉红税’吗?”
自3月中旬以来,借着所谓“樱花季”之名,各品牌开足马力向粉嫩靠拢。记者在“汤达人”官方旗舰店看到,就连泡面也玩起了花样,推出樱花“季节限定”。浪漫背景下,是淡粉色面条和做成樱花形状的鱼板。一位女孩陶醉地品尝着,旁边标注“少女的可爱周末”。
主打少女感的粉色樱花杯,含量78克,其他口味杯面净含量均为83克
攻略
不拘泥男女,破除局限性
“专属”温柔笑脸背后,往往是毫不留情的消费陷阱。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少女性开始努力辨认“粉红税”,提防歧视定价。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列举出需要警惕“粉红税”的领域,以及分享自己的“避税”攻略。例如护肤品作为“粉红税”的重灾区,男女款价格经常相差一倍还不止,而从具体成分上来说,二者之间差异其实很小,甚至男款表现还更加优越。“不必过于笃信商家规定的男、女分类,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