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立于2016年11月,是北京与天津两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类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示范区。今年是致导科技落地滨海—中关村的第5年。
“我们是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到滨海—中关村落地的科技企业,也是国内无人机行业中首家获得ISO航空电子设备全系列认证范围的科技公司。”致导科技CEO李晓宇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5年来,得益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空间,企业的发展也高速“起飞”,累计获得各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并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今年还将在科技园实现产品批量生产。
京津之间越来越便捷的交通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实惠。每个月,李晓宇都要在京津间往返几次,京津城际高铁的快速高效让他可以轻松地安排每一次往返的日程。
落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前,企业运营中心位于北京昌平区,无人机试飞要到北京南郊的一块试飞场地进行,往返常常要花四五个小时。而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从办公楼走到试飞场地只要七八分钟。试飞中如果发现问题,即时反馈给北京的同事,当天就有望解决,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滨海高铁站之间还有10公里的路程。为了打通“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的最后10公里,2020年11月,科技园开通了至于家堡的摆渡车,让企业员工和居民可以更便捷地在园区和滨海站间通行。摆渡车每半小时一班,李晓宇说,有了摆渡车以后,京津间的双城工作模式变得比以前更加便利了。
作为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落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李晓宇也见证了科技园5年来的变化发展历程。“刚来的时候周围生活还不是很方便,餐厅比较少,现在比那时候好多了,像员工餐厅、嘉庭公寓、创梦空间等一些其他的配套设施也都有了。”李晓宇告诉记者,5年前跟随企业从北京来到天津的十几名员工现在都已在天津落户、定居,“他们在附近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买了房子,那儿的环境特别好。”
前不久,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又迎来了好消息,园区总部基地首批统筹的地下停车位正式对外开放。这批车位共计2133个,面积近10万平方米,将充分满足周边企业职工停车需求。来科技园办事,还可以享受2小时内免费停车的优惠政策,对李晓宇这样经常往返京津的人员无疑又是一大利好。
如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已突破3000家,北京企业占三分之一。李晓宇透露,企业在深圳也已设立了分支机构。今年夏天,在科技园支持下,他们还将在天津经开区的无人装备产业园内扩大生产规模,面积将达到2000平方米,是目前面积的近三倍,届时将实现产品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