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半步是先驱,领先一步是先烈”这句话仿佛在柔宇科技的故事中被再次印证。在折叠屏手机逐渐成为潮流之时,曾经意气风发号称要“掰弯世界”的柔宇却奄奄一息。
当国产手机纷纷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的同时,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的缔造者柔宇科技却爆出资金链断裂、欠薪长达半年等消息。近日,连续两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为“拯救柔宇”而发声。文章中,刘姝威建议政府积极帮助柔宇走出困局,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要尊重市场的选择。谁来拯救柔宇?柔宇该由谁来拯救?
刘姝威二度发文呼吁拯救柔宇
4月13日,刘姝威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拯救柔宇》。刘姝威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同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在《拯救柔宇》这篇文章中,刘姝威细数了柔宇科技的研发成果并表示柔宇科技主导ULT-NSSP技术路线可以使我国在全柔性显示产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摆脱依赖国外主导技术路线的局面。
从文章中可以得知自创立以来柔宇的资金情况。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公司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续运营,缺乏经验。”这是刘姝威文中分析柔宇陷入困境的原因。同时,在文章最后,刘姝威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第二天,在4月14日发布的《珍惜从0到1的研发成果》一文中,刘姝威表示柔宇科技有强大的从0到1的基础研发能力。但是从1到N的研发,柔宇科技必须与客户一起合作研发。柔宇科技不善于寻找客户,这正是柔宇科技的软肋。
那么,怎样解决柔宇科技的困境?刘姝威在文中表示,如果与柔性技术相关的公司成为柔宇科技的战略投资者,那么战略投资公司能够优先获得柔宇科技的基础研发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双方一起运用基础研究成果研发创新产品。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柔宇科技的研发能力,增强战略投资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规避柔宇科技的软肋,柔宇科技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研发工作。
刘姝威的两次发文,言辞恳切,为“拯救柔宇”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想法。同时也引发大家的关注和热议,将柔宇科技再一次拉回大众视线中。
昔日受宠“独角兽”被资本抛弃
如今的柔宇科技融资受阻,资金链断裂,但是曾经它也是资本的宠儿,包括中信资本、IDG、深创投等众多知名风投资本均参与过融资。
自柔宇科技创立以来,就一直“光环加身”。其创始人刘自鸿被称为“天才少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刘自鸿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从美国归国创业,和他的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共同出资10万元创立了柔宇科技。2014年8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在当时可谓是颠覆式的技术水准。
正是由于颠覆性的技术水准,柔宇科技备受资本追捧。仅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就获得了7轮融资,不乏中信资本、深创投、杭州基石、保利(横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2020年,柔宇科技还曾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
也是在2020年,柔宇科技搁置赴美IPO的计划,抢在最后一天转向A股科创板,计划募资144亿元,其中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是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柔宇科技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和2.2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和10.73亿元。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营收为1.16亿元,净亏损额为9.60亿元。
也就是说,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三年半时间,柔宇科技实现总营收5.17亿元,亏损高达31.95亿元。在不断融资的同时,柔宇科技却始终难以实现盈利。
最终,柔宇科技的A股之旅也于2021年2月终结,公司撤回上市申请。没有上市成功的柔宇,在资金链方面开始吃紧。随后柔宇科技也被爆出已经欠薪半年左右,员工人数已经从1800下降到了700等消息。
政府还是市场?谁来拯救柔宇
面对这种窘境,自2020年任柔宇科技独董的刘姝威发文称希望政府来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
然而资金短缺的背后还有更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致命的就是柔宇的“造血能力”被质疑。创立9年以来,柔宇的屏幕并未出现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中,自有品牌在公开渠道难觅踪影。其技术独创性、量产能力以及获客能力也开始遭到质疑。
资深IT互联网分析师丁少将分析,首先柔宇选择的就是一个技术和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赛道,回报周期长,并且前期需要的资金量很大。但是从市场层面的反馈来看,B端的柔性电子解决方案尚未应用于任何主流手机厂商。其面向C端的消费者产品,销量表现也一直平平。无论是B端还是C端,柔宇都缺乏客户和销量。烧钱却又没有形成规模的市场回报,最终导致陷入艰难的现状。
对于如何解决问题,丁少将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让其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被大家认可,形成一个产业共识,才有可能被市场看中。”
据了解,目前柔性屏幕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京东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多晶硅(LTPS)技术,市面上主要的折叠屏手机等产品几乎都由这些公司供应;另一种则是柔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目前京东方、TCL科技已经做得很好了,随着产业线的成熟优化,其价格也在下降。从市场角度来看,让厂商放弃成熟的多晶硅技术,而选择柔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可能性不大。”丁少将分析道,“这时候请求政府帮助也是可行性比较大的选择。”
图片来源:刘姝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