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驾照销分、住房公积金提取、非法追债……这些贴上去就难撕下来的非法小广告如今哪儿最多?市民纷纷反映,共享单车“藏污纳垢”,想挑一辆“干净”车可真难。走在街头巷尾,线杆上、墙面上的非法小广告越来越少了,共享单车已然成了“城市牛皮癣”的“新宿主”;非法小广告页面上留电话的越来越少了,逐渐取而代之的是二维码……记者调查发现,随着非法小广告的投放方式“转型”,执法部门面临着二维码难治、单车流动性强等新问题。
探访
出了地铁站难找一辆“干净”车
“我儿子的微信居然关注了一个什么成人体验馆,这买卖合不合法且不论,孩子才刚上初中啊!”上周,市民张先生说起这件事直起急。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和孩子出门,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借孩子手机给爱人发微信,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孩子关注的这个公众号真可谓图文并茂,使用的语言和图片都相当露骨。孩子支支吾吾,反复追问才得知,这个公众号来源一则非法小广告,是孩子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取车扫码无意扫到非法小广告二维码,因为好奇才没有取消关注。
在12345市民热线相关问题的投诉上,有着类似意见的市民也有不少,大家反映这些非法小广告有损城市的形象,甚至担心扫码后造成财产损失。根据市民反映的种种乱象,本周记者走访了大型商超、地铁站周边等共享单车集散点。记者看到,有些区域待停放的共享单车中,车筐几乎无一幸免地被贴上了非法小广告。其中涉黄的小广告是“主力”,驾照销分、住房公积金提取甚至非法追债的小广告也层出不穷。
与过去相比,共享单车上的非法小广告可谓是越做越小了,其宣传内容甚至无需在这张小纸片上显示,有个二维码就足够,一辆车那细窄的挡泥板被贴上四五个非法小广告都绰绰有余,就更别说车筐了。纸虽变小了,信息量却大了,扫码后要么直接通过微信、QQ号关联到一些平台,要么是关注了一个公众号,这些公众号持续推送着一些不堪入目甚至是有悖于法律法规的内容。
“我都找不出来一辆‘干净’车了。”在地铁6号线黄渠站外,每天早晚高峰都码放着大量的共享单车,现场采访时便能听到这样的抱怨。市民王先生说,他平日靠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几乎每天都骑。车上被贴非法小广告的问题虽然由来已久,但他发现自打今年开春,这个问题越发严重了,有时站外的共享单车几乎都被贴上了非法小广告。
记者在现场找到了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他们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很无奈。按照要求,这些非法小广告是要清理。但这些车身上的小广告不仅量大且很难清理,铲下这一车筐的广告胶贴甚至比修一辆坏车的时间还长。“手扣不下来,用铲子铲几回,车筐就烂了,最后我们只能把贴在车身上容易混淆取车码的小广告优先处理掉。”
求证
小广告为何黏上共享单车
近来很多市民注意到,线杆、墙面上的非法小广告越来越少了。记者从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自去年10月起,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牵头12个市级职能部门、各属地街道,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集中整治非法小广告的专项行动。执法力量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路沿线(公交站点)、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周边、地铁出入口周边等点位。据统计,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截至今年4月中旬,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整治非法小广告问题点位7136个;立案查处非法散发、张贴小广告违法行为3011起,罚款114.9万元;没收非法小广告3.63万余张;对涉嫌违法的电话号码累计呼出、警示6.9万余个次;运营商按照通讯服务协议违约责任暂停或终止通讯服务号码785个;12345市民服务热线非法小广告热线举报3777起,同比下降37.4%,环比下降26%,非法小广告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发现在专项行动中两件“利器”确保了执法有力:其一是强化属地管理,各街乡综合行政执法队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方力量联动,尤其是加强与公安、电信等部门的合作,强化对小广告背后违法行为的打击,多措并举阻断非法小广告传播链。
严管之下,非法小广告的生存空间逐渐发生了转移,共享单车成了更好的新型“移动广告位”。流动范围广,传播性强,成为了滋生“城市牛皮癣”新的土壤。
追访
二维码小广告成为执法新难点
非法小广告贴到共享单车上,与过去贴到墙上比看似换汤不换药,但治理起来遭遇了新的问题,两件曾经的执法“利器”面临新的难点。
4月18日上午,记者跟随市城管执法局及多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来到共享单车码放密集的地区。在朝阳大悦城周边,码放在街边的共享单车果然已被非法小广告侵扰。饭馆的宣传册被丢进车筐,养生会所的联系电话被贴上了车座。执法人员在现场拍照取证,并记录下非法小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涉及的相关企业大多就在周边,这些企业将面临着行政处罚,小广告上的电话也会被移送电信管理部门依法处理,这一部分非法小广告对执法人员来说是有常规处理办法的。
处理比较困难的是只贴了二维码的非法小广告,这类非法小广告的传播链并非电话号码,通过运营商按照通讯服务协议违约责任暂停或终止通讯服务从而切断传播链的办法便不奏效了。记者注意到,这类只贴二维码的非法小广告,其背后牵涉的内容大多也是严重违法的,根据违法类别不同,需分别由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从源头上依法打击。
执法人员坦言,有些违法相对人为了躲避执法,将小广告上的通讯号码改为二维码,造成执法部门在取证及后期履行执法程序方面出现一定困难。
另一个治理难点来自于共享单车流动性强,即便加强属地管理有时也难保有漏网之鱼。非法小广告治理一方面要靠现场取证,另一方面市民监督的力量也不可忽视。但共享单车与墙面、线杆相比,最大的区别便在于流动性。执法部门现场取证或市民举报过程中,一些共享单车已经被骑走,或者已经被管理人员移到了其他区域。
检索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当中相关问题的也有类似的情况,市民反映某地出现大量共享单车被贴非法小广告的问题后,相关诉求件派到对应属地,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到现场取证时发现,被反映的点位上共享单车已经被骑走了。
解题
落实主体责任是无缝监管的根本
非法小广告以二维码取代电话号码作为传播链,使市民扫码取车被干扰,同时给执法造成了困难。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会同各相关部门实施联合监管仍是重点,同时将通过与网络监察部门、二维码运营商等单位的协调,增加切断传播链的新手段。
除加强监管外,落实主体责任是更重要的解题之道。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过去解决线杆、电箱粘贴非法小广告的过程中,线杆产权单位在线杆1.8米以下的部分喷涂防粘贴涂料、架空线入地施工过程中装配防粘贴材质电箱外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共享单车车身非法小广告的治理亦是如此,相关企业应该主动作为。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相关措施,比如采用镂空设计的车筐、在车筐底盘内增加塑料网格,让非法小广告贴不牢便是非常有效的办法。通过在一些地铁站口的对比发现,很多非法小广告已经主动放弃了这样的车筐。
市城管执法局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城管执法部门将针对在共享单车上张贴非法小广告违法行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排,了解掌握问题高发点位、时段等线索和特点,为后期开展研判及执法工作提供支撑;同时将持续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共享单车上的非法小广告及时进行取证,并依法予以查处,对于涉黄等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继续会同公安等部门实施联合监管,持续打击违法行为;配合交通委等部门约谈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加强行业部门管理,督促企业落实维护单车外观干净整洁等主体责任。
建议
为治理非法小广告多把一道关
针对共享单车车体被贴满非法小广告的现象,岳成律师事务所岳运生律师表示,《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已对公共场所擅自散发、悬挂、张贴小广告进行了明确规定。共享单车车身非法小广告本质上也属于上述立法规范的范畴。但是,共享单车车身非法小广告是一种新形态,违法行为隐蔽性和流动性更强,更难发现和查处,也不易清除,需要各方参与、齐抓共管。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文明促进的问题。对共享单车使用者来说,要爱护共享单车,规范有序使用和停放;对共享单车经营企业来说,更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本企业车辆的管护、维护、清洗保洁。
律师提到的各方参与、齐抓共管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呢?举个例子,在各大网络购物平台上,如果以“小广告”为关键词来搜索相关的内容自然搜不到任何东西,但如果以“派发”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如何呢?记者发现,大量派发、粘贴小广告的业务赫然出现在页面上。这些商家的宣传图文并茂,宣传页的照片上,粘贴在共享单车上、塞在车窗上、插在居民家防盗门上的非法小广告都成了“招牌”,对于这些行为的监管目前也仍存在漏洞,同时也一样涉及主体责任问题。
共享单车对百姓来说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从业态的角度来审视,仍属于新业态。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规则中,禁止乱停放、禁止停入小区、禁止粘贴小广告等严禁项自打共享单车“诞生”就有,但是诸多的严禁项该由谁来保障呢?曾几何时共享单车乱停放、进了小区难管理的问题是这个新业态最突出的问题,有太多应该靠契约精神来保障的严禁项显得软弱无力。通过监管部门对行业的督促、志愿者对骑行人的宣传引导、电子围栏的大力推广,这些问题正在逐步缓解。现在的非法小广告问题也如是,相关企业平台首先发力、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全网形成抵制态势,从而进一步挤压非法小广告的生存空间,每个环节都是给治理非法小广告多把的一道关,都是改变这一乱象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