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北京高院4月20日向社会通报了2021年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2021年,北京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85954件,同比增长28.8%;审结案件74805件,同比增长11.7%,结案数量再次突破历史最高值。
北京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案件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疑难案件多已成为近年来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常态。
为积极应对“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北京法院进一步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制定发布《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指引》,探索构建“1+7+2”的速裁团队,推出类型化案件三步审理法,提升普通程序案件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比例,通过改革创新提升审判质效。
2021年,北京法院审结了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其中,音集协被诉垄断纠纷案等六起案件分别入选“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2021年度中国网络治理十大司法案件”等。海淀法院审结的“小度”智能产品语音指令案被写入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报告。
2021年,北京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紧扣首都创新发展大局,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和“两区”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圆满完成了各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任务。
北京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法院始终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如在中关村科技园、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顺义中德工业园、怀柔科学城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场所设立司法服务站;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等。
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引领作用,北京法院及时总结提炼司法规则,出台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举证参考、知识产权案件财产保全行为指引、药品链接相关民事案件立案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针对日益突出的数据权益保护、惩罚性赔偿适用等问题调研形成相关报告,发挥司法引领和价值导向职能。
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北京法院还与市版权局建立季度联席会制度,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家单位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马拉喀什条约》为契机,搭建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相关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