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时55分,首班606路公交车准时驶入清河南镇(南行)站。坐在车上的老年乘客们相互讨论起来:“这下好了,这站还真加上了,得给老张发个信息”。每天从地铁霍营站南开往大钟寺方向的606路首班车上,大多数都是乘车去北医三院就医的老年人。原本这附近约1000多位居民需要步行600米到清河站(南行)才能坐上车,最近新增设了清河南镇站,居民们家门口上车,减少了步行距离,去医院、地铁站或接驳其他公交干线都更方便了。
据了解,仅2021年,北京公交集团就一共增加了公交站位203处。除了做加法,一些效率低、堵点多的超长线路也进行了“减负”,减少乘客候车时间。为了把线路优化做到居民心坎里,公交集团各分公司线网专业人员一年与诉求市民见面800余次。
车站——
增加一站,通勤就医都方便
606路从清河南镇(南行)站驶出后,在上清桥下靠右侧行驶至学清路,而在同一站位上的大部分线路则会沿京藏高速辅路行驶,增加了清河南镇(南行)站后,乘客前往北医三院、学院路、牡丹园地区多了一种选择,少了一次换乘。
“我们过去到北医三院看病,需要坐490路再换乘606路。现在这一趟车就能到了。”站位增设前,不仅老年人看病就医需要换乘,周围居住的年轻人也需要多走出600多米到清河站乘车。除此之外,新站位增加后,还缓解了清河站候车乘客多的现状。
就在606路增设新站同一天,472路也单向增设了“莲玉桥西”站。“我每天接孩子上下学,出门经常能看到公交车在我面前开过,但必须要走将近一站地的距离才能坐上车,现在直接在家门口就能坐上472路,方便很多。”站台上,家住远洋 沁山水小区的周女士开心地说。
“这个小区西门在石槽中街,但由于石槽中街路窄且路侧有私家车停放,通不了公交,居民要么只能绕行七八百米去玉泉路,要么往北走十几分钟去鲁谷路才能坐上车。”公交集团客四运营管理部工作人员关涛介绍,今年2月,接到市民反映增加站位的需求后,客四分公司立即现场调研。“增加站位,不是公交一家拍板就行,必须得到交管、路政等多部门支持。比如,路侧刨砖、埋站杆需要市政施工,标线除移施划也需要交管部门批准。”关涛介绍,虽然只增设了一站,但是全线28块站牌都要制作、更换,车内涉及的线路图、报站语音也都要更新和重新录入。
为了让居民早一天坐上车,客四分公司工作人员夜以继日,4月15日增设了站位,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半个月。472路是由鲁谷公交场站开往金安桥北的石景山区内部线路,服务于市民去往地铁一号线、六号线,同时也可满足市民去往石景山游乐园、石景山医院、万达广场等休闲、就医、购物等需求。
线路——
长线“减负”,候车少等10分钟
公交线路也并非站越多越好,一些长线由于经过堵点多,沿途重复线路多,反而会影响乘客的公交出行体验。
“就拿644路来说,原来由张仪村南站开往地铁生命科学园站西,线长42公里。因线路较长,沿线经过上地、四环等多个堵点,且拥堵情况持续加剧,导致644路运营秩序持续恶化,表现为行车间隔不可控,乘客候车时间长,影响乘客出行体验。”北京公交集团线网中心副经理季欣荣介绍。
为了改善644路沿线乘客的出行体验,经前期对644路乘客现场及线上调研,取得大多数乘客理解支持后,公交集团去年底将644路长度压缩,由地铁生命科学园站西调整至北五环附近的中央党校北门。“通俗的讲,就是将644路拆成南北两段,南段基本保持路径,北段路径则由五环外其他线路替代,不再需要长途跋涉了。”季欣荣说,根据前期数据分析,大多数乘客为中短距离出行,长距离出行的乘客所占比例较低。
线路“减负”后,为了满足北段居民出行需求,同步调整延长608路至地铁生命科学园站西,承接644路北段路径。“对于一些需要换乘的乘客,我们也充分考虑需求,争取同台换乘不再多走路。”季欣荣介绍,调整后的644路、608路在海淀桥北-小清河区间并行6站,乘客可在沿途6站同台换乘。
“这条线,比过去来车快了。原来最长时候等车要二三十分钟,现在低峰期也基本一刻钟内就能来。”在四季青桥北站等车的王先生说。
除了城区线路,一批距离长、车次少且与地铁长距离并行的郊区线路,也将“瘦身”。“以房山区为例,许多F开头的公交线路,从山区出来一直‘扎’到房山主城区,造成越往良乡走越堵车,一些站台上甚至挤了二十多条线路,无论是对于主城区交通环境,还是对于公交车进出站,都造成了影响,增加了压力。”线网中心工作人员李晓坤告诉记者,为提高房山区域公交整体服务效率,减少与地铁燕房线、地面公交干线在京周路沿线及良乡、长阳地区的重复并行,2月下旬,客六分公司将F15路由篱笆房客运站调至燕山二一八公交场站,原乘坐F15路前往良乡、长阳地区的乘客,可在周口村路口、顾册、房山南关立交桥南等站,同台换乘907路、F41路等线路。配合线路调整,F15路、907路等线路增发车次,保障沿线乘客的基础出行,减少乘客候车时间。
微循环——
地铁覆盖不到,公交来接
出了小区,如何解决居民换乘地铁“最后一公里”?围绕着地铁站,一条条微循环线从开通,到不断优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上9点半,家住朝阳旺角小区的谭先生在寒风中钻进一辆红色小公交,干净的车厢、米色软包座椅让他眼前一亮。坐着这趟车去杨闸附近农贸市场买菜,可以让他少走半小时路,还能直达管庄地铁站。“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啊!”谭先生感叹。4个月前,随着这条专211路微循环线的开通,沿线多个小区4000多户居民接驳地铁不用发愁了。
这条专211路共设8站,从朝阳旺角小区至杨闸,线路长度4.4公里,其中5站都设在居民小区门前。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科员姜涛介绍,这条微循环线路绕着居民区走一圈,再经双桥东路,直奔杨闸站,居民可在八通线管庄站坐地铁,还可换乘朝阳路主干路上的公交线路。
“为了让微循环线能接上更多居民,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公交集团客三分公司运营部副经理郑伟拿出专182路的调整方案图。前期方案中,这条接驳地铁17号线北神树站的微循环,受到潞西路路侧私家车停放及无公交接驳站台等影响,只能开到润枫领尚小区,在属地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努力下,清理路侧停车,修建公交站台,改善通行条件,最终将线路延长600余米至北神树北口,兜了个小圈,实现了阳光城京悦府、泰禾拾景园等更多居民就近乘坐公交的愿望。
新模式——
高峰跑全程 低峰跑区间
高峰时,人多、车不够坐,低峰时,人少、车又太空。为了将运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公交集团也在创新运营时间设置新模式。
李晓坤拿京通快速举例说,早晚高峰,大批乘客坐车从通州进城,到市中心、国贸地区乘客较多;而到了低峰时段,客流集中在通州城区内路段,从通州城区内到市中心的乘客相对较少。针对这样的情况,公交集团将结合公交专用道启用时段,通过调整营业时间的方式,将部分线路低峰时段调整为区间运营。
具体来讲,京通快速走廊由通州新华大街开往国贸方向,现有647路、667路、804路、806路、808路等多条规划干线并行,高峰时段客流较大,依托公交专用道运送速度快、效率高;低峰时段客流相对较低,将部分线路低峰时段调整为通州城区内区间运营,减少低峰时段低效行驶公里,将公交资源高效运转。
马上就访
公交增减站,征求意见先调研
“增加站位,对这一站的居民来说,自然是好事。但是会增加车上乘客的出行时间,因此公交设站既要考虑乘客便利性,也要考虑服务效率,还需考虑与居民楼的距离,如过近则产生噪音扰民的问题,以及与慢行系统的协同配合。增加站位,我们也是非常谨慎的,并不是司机踩脚刹车进站那么简单”。季欣荣说。
根据《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干线、普线、微循环线都有明确的站距要求,其中市区干线长度不宜大于25公里、站距800米至1公里;普线长度不宜大于20公里、站距500至800米;微循环线长度低于10公里,站距300至500米。
“如果一味地增加站位,线路整体效率自然就会降低。因此,需要根据线路层级,服务功能,匹配不同的站距标准。”季欣荣介绍,线路优化调整工作,可谓“众口难调”,无论是加站还是调整路径,线网专业人员都要进行大量调研,征求居民意见。据统计,仅过去一年,这些调研人员就与诉求市民见面800余次。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宏阳 邓伟
编辑 王雯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