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200多公里地下管廊,我们对管线管廊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经验可应用于雄安新区的地下管廊建设。”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线研究团队副研究员王艳霞说。雄安新区综合管廊施工行为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已开始实施,将于6月起在雄安新区启动区进行示范。项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先进技术,建立综合高科技信息化手段的行为管理模式,打造雄安新区综合管廊施工行为智能管控平台。
近年来,北科院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有关工作。北科控股董事长侯同晓告诉记者,北京科技资源在天津、河北找到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促进当地城市治理提档升级,助力京津冀城市群建设。
噪声治理为地方节省两亿元
在秦皇岛市开发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天业通联厂区和绿茵港湾小区变电站紧邻小区,巨大的噪声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若搬迁工厂,则会产生巨额搬迁费用。
经过改造,厂区周边噪声分贝数明显下降,居民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北科院科研处处长郭鲁钢说,运用噪声治理领域的技术成果服务民生,解决了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社会治理问题,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科技样本,也打响了北京高科技的品牌。
精准施策助力蓝天保卫战
这段时间,蓝天白云成为邯郸居民朋友圈的常客。北科院邯郸分院承担丛台区大气监测和治理项目。经过两年的精准施策,邯郸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北科院邯郸分院联合院北科院计算中心、城安所等单位共同承担邯郸市丛台区大气环境源解析及综合分析服务项目。在监测领域,专家团队利用激光雷达进行水平扫描监测,实现区域内工地扬尘、料场堆砌、地表裸露进行精确定位;在溯源方面,利用激光雷达区域空间分析系统进行空间颗粒物分布反演,计算区域三维空间的气溶胶分布和精准数值;通过气溶胶雷达组网观测数据,对污染物传输通道进行虚拟仿真,计算污染物传输的时空轨迹。基于此,实现了空气质量的科学预测,专家团队利用数值预报模型和统计预报模型,实现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区域污染解析和减排效果动态评估,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侯同晓介绍,精准防控提升了当地的城市治理能力,技术团队在新的应用场景实现了城市污染源的防治、城市污染监控和城市污染环境治理。
建立“一轴一网”协同创新体系
除去城市治理领域,在传统产业升级、精准防疫、先进技术转化等方面,北科院利用自身优势,将科技资源引入津冀大地。自2017年以来,北科院在秦皇岛、天津、邯郸建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发起成立了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和京津冀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用联盟,建成了“一轴一网”协同创新体系。截至目前,累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总值超7亿元,三个分院共取得收入4200多万元。
侯同晓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北科院将继续聚焦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求,关注天津、河北在城市治理、城市安全、环境治理的需求与北科院的优势领域,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大数据治理、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在京津冀区域城市安全、城市环境、养老社区、韧性城市等场景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