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如何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和终生学习的“品质人生”打下基础?7月12日,海淀区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办,以“品质担当”为主题,该校校长沈军分享了自己从教30余年的育人经验。
沈军
研讨会上,沈军的演讲以《春风化雨育人 功成有我肩负》为题,从三位八一学校毕业生的故事讲起——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刘黎明曾是八一小卫星研制团队的一员,他立志追求创新、筑梦航天;人民日报记者崔杨臻从对话知名校友、组织校园媒体沙龙到走入新华社做媒体调查,从校园记者成长为党报记者;任职中央国家机关的王楠扎根基层、扶贫攻坚,“莘莘学子的成长故事,彰显着八一学校的品质办学、社会使命和责任担当。”沈军说。
在沈军任八一学校校长12年里,先后推动90个项目,从文化、战略、管理、教育教学、物质保障等五个层面出发,围绕学校文化、发展规划、治理与管理、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学生成长、校园环境、学校影响力等八个方面为学校设计办学实践体系,构建“品质八一”;通过搭建“一个生涯规划、两种课程结构、三大特色教育、四根发展支柱、五种学习方式、六个组织空间、七类学习资源”的学生发展实践系统,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和终生学习的“品质人生”打下奠基;通过老区寻根、联盟共享等活动,实现从教育帮扶向教育振兴的转变,完成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品质事业”的担当。
航天科技教育是八一学校的特色。2016年底,该校学生成功发射中学生第一颗科普卫星;2017年4月,沈军牵头成立了“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探索科技教育新模式;2021年,八一学校将航天科技教育引入红色教育协作体,进一步发挥八一“启明星”作用,激发更多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研讨会现场,八一学校的三名学生还展示了他们参加RWDC真实世界设计挑战赛的获奖项目——为急需无人机配送快递的城市开发无人机系统,展现了对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的探索创新。
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王方表示,八一学校不仅为海淀区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贡献,还在全国教育扶贫和学生航天科技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