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奇茹
能和人对话的机器人并不罕见,但能对话并直接完成信贷额度审批的机器人,此前在行业内还没出现过。7月18日,网商银行对外发布“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下称“百灵系统”),在行业内首次探索人机互动信贷技术,填补市场空白。当小微企业主想提升自身贷款额度时,可以把手里的合同、发票、甚至自己的店面照片、货架照片等资产拍照上传,系统会尝试识别这些材料,从中分析对方的经营实力,判断一个更为合适的贷款额度。
“我们跑物流的,只有货运单,很难拿到抵押贷款。之前网商银行给了10万多额度,如果遇到旺季,要租车,就有点不够。”王师傅是货运司机,运营着一家小型物流公司,“上个月我上传了我货车的照片,道路运输证和拉货的合同,发票,没想到几分钟以后就给我提到20万了。这下旺季不怕了。”
(资料图片)
数字信贷在国内发展超过10年,解决了许多小微经营者贷款“有没有”的问题,但是还未解决“够不够”的问题。调研显示,51%的小微商家期待更高额度。
“之所以不够,是因为金融机构对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还不完整。虽然识别出了征信、工商、税务、移动支付流水、网络经营行为等数据,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个性化资产没有被数字化,无法被识别”,网商银行CRO孙晓冬表示,百灵系统要解决的就是这些个性化问题,将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得更为完整。
拍几张照片,就能证明自己的经营状况——这背后需要AI信贷审批员有一双火眼金睛。每个小微企业主手里,都有一些可以证明自己经营实力和稳定性的材料,比如合同、发票、流水、店面、存货等等,但是这些材料五花八门,要识别出来,还要考虑防篡改、翻拍等验真问题,难度很大。据悉,“百灵”目前已经支持包含合同、发票、营业执照在内的26种凭证,以及包含工程车辆、店面门头、货架商品等超过400种细粒度物体的识别。
能正确识别是第一步,系统还需要理解这些材料背后的含义,具备认知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网商银行以图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了目前业内最大规模的动态企业图谱和行业图谱,将行业的经营周期、资产构成、上下游逻辑也都纳入风控评估。同时,尝试与行业专家合作,将他们对行业的经验和判断转化成可用于风控的知识库,这些都能帮系统更“懂行”,理解材料背后的意义。
据了解,“百灵”目前可识别的凭证类型有26种,在对照测试中,其与人工的审核一致性达到80%,但是审批效率要远优于人工。试运行半年以来,有超过200万用户借此提升了信贷额度。这也是网商银行继服务于农村金融的“大山雀系统”、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大雁系统后的又一次技术探索。
此外,与传统客服机器人的固定套路相比,系统背后的交互智能实现了对用户的个性化信贷服务能力。通过“提额小助手”,系统能够基于自然语义分析实现非剧本式的实时决策型对话,让机器人显得更有人情味。“我们希望小微经营者和百灵系统的交流,就像和真人信贷员交流那样顺畅。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这项技术前景广阔,我们期待它能像信贷领域的AlphaGo一样,能让小微信贷也变得可交流,可互动,有人情味。”网商银行CTO高嵩说。
在提升小微商户信贷可获得性的同时,自发提交自证材料这种方式还能让用户掌握对自身信息的“主动权”。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及《征信业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各界都更加注重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在百灵系统中,用户基于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提交自身的个性化材料,整个过程可感知、可选择、可管理。
“过去,数字信贷都在探索‘他证’模式,用户授权之后,金融机构从别的机构处获得用户信息;未来,数字信贷会是‘他证’和‘自证’相结合的方式,用户自己直接提供信息,让金融机构对自身的了解更加充分。”高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