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曲经纬
猪笼草在桌上活了起来、在显微镜下观察树木的细胞、敲敲打打为古树体检……这个周末,2022年北京园林绿化科技活动周启动,主题为“绿色科技 多彩生活”,集中揭晓了北京园林绿化中的科技奥秘。
(相关资料图)
本届园林绿化科技周的会场布置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南门内,总面积超700平方米。其中,主会场主要展示碳中和战略,以及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成果。分会场设置“绿海林园、低碳花园、智慧栖园、缤纷家园”四大展区,共展出129项展品。
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数据显示,园林绿化的科技贡献率已提升至70%以上,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中,共打造国家林草科技创新平台11个,推广新优植物品种426个。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高效的联合治理,今年杨柳飞絮较往年同期下降25%。
玩中理解碳汇
步入展厅第一站就来到了“绿海林园”展区,两米多高的展板内容系统梳理了气候变暖如何发生,碳中和如何实现,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与林业碳汇之间的关系等。展现了森林是“水库”,是“钱库”,是“粮库”,也是“碳库”的理念。
今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届碳中和奥运会,除了在筹办和举办全过程中严格实施低碳管理之外,林业碳汇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计量监测,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中的71万亩新造林所产生的超过53万吨的林业碳汇量,全部捐用于实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碳中和。
展厅知识性强,玩法更新奇,比如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让植物动起来,不仅可以360度触摸植物叶片,还可以随时查看植物学特征,增强植物科普的趣味性。观众还可以走近微观世界,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树种的细胞。
在大树实验站展陈装置旁,观众可以了解园林绿化科研工作者对树木根系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过程,操作扫描大树根系图,透过展陈装置背后的透明界面,观察不同颜色标注的每一条根系,这些颜色都与大树的生长过程以及健康状况有关。而在旁边的展台,观众则可以为树木做“彩超”,拿起小锤子敲打探测器,形成“彩超图”,判断树木中腐情况。
“元宇宙”热词也出现在展厅——AR元宇宙植物碳中和应用场景,观众可根据这套系统换算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消耗的碳量,并通过虚拟植树尽责换取积分。工作人员介绍,希望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让市民了解园林绿化在减碳和碳中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呼吁市民参与碳中和。
废弃物利用打造多彩园林
地表被五颜六色的物质所覆盖,踩上去仿佛走在绿地林间,这便是“碳汇花园”,目光所及全部都是由园林废弃物组建而成。
所谓“枯枝还田、落叶化土。”动向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划经理樊磊对记者说,这些都是园林绿化部门修剪下来的枯枝落叶,经过粉碎、染色、杀菌等一系列工艺制作而成的地表覆盖产品,它覆盖在土地之上,相当于一种缓释肥,可以持续不断的为土壤提供养分,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冬季节可覆盖在裸露地表治理扬尘。
樊磊又指着墙上一个个小格子说:“枯枝落叶直径大于3厘米的会做成这种有机覆盖物,直径小于3厘米的细末就可以做成有机基质循环利用,用于屋顶绿化、花卉培养、矿山修复等。”
据统计,北京市每年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大概产量是500万吨,通过资源化循环利用,可减少约27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按照家庭小轿车年行驶1.1万公里计算,相当于减少了92万辆轿车的年排放量。如果用于固碳,通过堆肥产生有机质,可综合固碳14.64万吨,相当于53.66万吨二氧化碳,18万辆轿车的年排放量。
樊磊介绍,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城市副中心大量应用,如通惠南路、永顺南街、九棵树东路、北苑南路、京榆旧线、潞苑北大街等20余条道路4000余树池口的植物有机覆盖物铺设和固化。对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环球影城、城市绿心公园等涉及的林下裸露土地进行的植物有机覆盖物的铺设,铺设面积约5万平方米。
新奇特产品好玩又好用
作为园林绿化生物防治的功臣——“虫虫特工队”在展览中集体亮相,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谁是柱干害虫的克星?谁是捕食能手?谁是淡定的寄生蜂?小朋友们带着问题睁大了眼睛“研究”这些瓶瓶管管中的虫虫大军。
背后则是基于微量生物信息物质研发的农林及家庭使用的绿色防控产品,如各式各样的诱捕器,有房子形、油灯形,有的更像科技含量很高的手机支架。对付不同的虫子,原理也不同,有的灯诱,有的色诱……以此对害虫实施高效且专一的诱捕。
展厅里还有一些新奇特的绿色防控产品,如调料做的杀虫剂;发展林下经济转化的产品,如中草药做的垃圾除味产品,以及可以吃的消杀产品等。
缤纷家园展区,还有诸多好玩的互动体验项目。如购买车贴,随手“碳中和”。在北京地区通过栽植8棵本地适生的苗木,如栓皮栎,生长20年所产生的碳汇量就可以中和一辆家庭小客车一年的碳排放。现场,主办方推出“碳中和车贴”,市民现场购买车贴,即可支持在通州区潞城镇、密云区东邵渠镇等专项植树点栽植8棵本乡土苗木,随手“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