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通讯员 田剑
8月21日至29日,历时8天,经过12次平、竖转组合的转体操作,重庆城口县(陕渝界)至开州区高速公路蓼子特大桥4榀拱肋华丽转身、精准合龙,在巴山之巅演绎了精湛的空中芭蕾。
城开高速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增强渝陕鄂川地区经济社会联系,促进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对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邻省”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由中交路建承建的蓼子大桥为主跨252米中承式钢箱推力拱桥,在109米高空横跨前河和G347国道。两侧拱座位于河谷两岸的山鼻子上,山体陡峭、沟壑深切、岩体破碎。受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该桥施工难度极大,传统工艺无法实施,施工总工程师卢冠楠带领技术团队,大胆创新,提出了单拱肋复合转体技术方案,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拱肋安装技术难题。
单个转体拱肋长度134米、宽度2.4米、高度3至5.5米,与拱脚转盘合重约4600吨,单拱肋复合转体是采用多次平、竖转组合的方式,每幅单拱肋都先上行竖转44度,再平转182度,然后又下行竖转30度。转动体95%重量作用于直径仅2米的转盘之上,犹如芭蕾舞者旋转之时将全身重量集于足尖鞋。单拱肋转体横向刚度小、抗风稳定性弱的特点使得整个转体过程就是一次在空间严格受限条件下技术难度极高的腾挪旋转,被称为“空中芭蕾”。
“为实现拱肋快速、精确对接合龙,技术团通过背靠背模式多次模拟转体桥施工,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反复测算、核对、调整,制定了从拱肋制造、运输、拼装、配切、转体、合龙等全过程的精度控制方案。”城开高速B1标项目负责人王阅章说。
为了在1至2天的无风窗口期内完成高密集、高精度、无容错的转体操作,卢冠楠编制了指挥口令手册和各岗位工作手册,确保了转体现场9个小组、300余人能统一、精准行动,实现了拱肋顺利安全转体、快速精准合龙。
蓼子大桥转体施工创造了单桥转体操作次数最多、竖转仰角最大、转体动作最复杂、合龙方式最简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