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通讯员 张丽丽 鲁骥
金戈铁马挥梦不去,重披战甲再踏征程。
首都高校学子从军报国热情高涨,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源头上提高部队战斗力生成起点,更有一批青年二次披甲践行报国使命。今年下半年,北京市二次入伍的青年超过10人。
(资料图片)
他曾是山东省武术散打冠军、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大二时参军入伍。退役时他和军营有个约定:等我回来!如今,他完成学业,履行约定,二次入伍,重回军营。
李定津的爷爷、父亲和伯伯、叔叔都是军人,红色基因在这个家庭中埋下了种子,李定津从小就对军营生活充满向往。
李定津高中时就读于烟台莱州中华武校,学习散打,“直、摆、勾、鞭、刺”,李定津的英雄梦根植在“出拳”的每一天。在这期间他获得过山东省武术散打锦标赛第一名和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意志。
2017年,一部《战狼》,让他热血沸腾,参军入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就在那一年,李定津携笔从戎,从北京入伍,成为空军某部战士。
最难忘的是甘肃戈壁滩上的那次演习。在漫天黄沙中,李定津完成了400公里的紧急拉动、1200公里的摩托行军、3天3夜的铁路行军。难以下咽的“黄沙拌饭”剌得嗓子生疼;72小时的火车硬座让身体僵直不能动弹。河北某地的一次驻训,李定津头一次见到那么毒的蚊子,浑身上下全是被叮咬的大包,手指头上被叮一下,整个手指都会跟着肿起来,还不能挠,一挠就会留疤,再痒也只能忍着……
军营生活苦吗?那是真苦。兵当够了没有?没有!
2019年,李定津拿着两次“优秀义务兵”的荣誉,依依不舍脱下军装,结束了两年义务兵生活。他回到学校,认真完成了本科学业。今年他该毕业了,身边的同学都忙着考研、找工作,李定津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重回军营!他说:“我想为祖国再站一次岗!”
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在当年退伍时就跟军营做好的约定。“我要先回学校去,提高文化水平,学好专业知识,再把这些无形的财富带回军营。”
李定津今年已经24岁,顶着应征年龄上线又在北京报了名。
“体能是军事素质中的重中之重,虽然二次入伍还是新兵身份,但我要以老兵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要超越班长!”从6月份开始,李定津开始为重新入伍做准备,每天坚持进行4个小时的体能训练,操场、公园、健身房都有他的身影。
“一天不练身体就会退化,两年的部队生活塑造了我强健的体魄。如今重回军营,只能更强!”他相信每次付出都有意义,所以坚持这份热爱。
数着入伍倒计时的日子,李定津又加大了训练的强度。
9月6日,李定津参加海淀区役前教育,终于再次穿上心心念念的迷彩。抚摸着军装,他的目光柔和而坚定,“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两次穿军装的样子!火热军营,我又来了!”
像李定津一样二次入伍的,还有正在参加顺义区役前教育的预定新兵李丰泰,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空中乘务专业,曾服役于空军某场站两年。他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选择二次入伍,就是要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祖国,就是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守护好我深爱的国家和人民。”
正在参加大兴区役前教育的二次入伍预定新兵徐鹏,毕业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积极发挥一名党员和老兵的作用,协助教练班长组织训练和管理,参与营区环境的防疫消杀工作,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