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圣禹 景一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15日,北京正式下汛。今年汛期本市共经历了51场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407.7毫米,接近常年同期。根据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显示,今年汛期市民反映房屋漏雨、道路及低洼院落积水问题的来电量同比实现“双下降”。全市房屋漏雨来电总量从37318件降至23880件,下降36%;道路及低洼院落积水来电总量从19470件降至11350件,下降41.7%。
从数据看变化,从个案看变革,记者调查发现,今年相关部门及街乡镇在治理汛期问题上高招迭出,创新不断。
改造有据
5.9万余个雨箅子完成“平立结合”改造
每年“七下八上”是北京的主汛期。主汛期降水更为频繁、大的降水过程相对较多,期间还会有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每到此时,被雨水打落的树枝、树叶以及路面上的垃圾极易在雨水的冲刷下汇集到路侧的雨箅子附近,将雨水口糊堵,从而造成短时滞水。
从去年开始,根据《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要求,北京排水集团开始对所辖范围雨箅子进行“平立结合”改造,年内将完成核心区5.9万余个雨箅子的改造工程。记者从排水集团了解到,完成雨箅子改造工程的路段今年汛期未再发生因树叶等杂物糊堵造成的积水事件。
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主任梁毅告诉记者,雨箅子平立改造其实就是在原有雨水箅子旁的马路牙侧面新增一个长约75厘米、宽约7厘米的泄水口。当平箅被糊堵后,立箅还能承担收水功能。虽然这样的改动不算大,但牵一发动全身。雨箅子改造能否符合道路安全、如何保证流入立箅的杂物不会对河湖造成污染,这些问题都要在改造开始前找到答案。
梁毅表示,立箅就是在马路牙的方砖侧面开一个豁口,太小会让收水功能打折扣,大了又会影响到方砖的稳定性。于是在通过前期近半年的试点后,大家逐渐找到了最合适立箅的规格,即长约75厘米、宽约7厘米。“在确定雨箅子规格的同时,为了防止从立箅流入管道的杂物对水质产生影响,我们还开展了‘绿色防汛’工作。在这些雨水管道与入河口的交汇处我们增设了100余个垃圾拦截装置,拦截排入河道垃圾;每年汛前还会对雨水管线及雨水口进行清掏,避免管道内污泥进入河道。同时当降雨来临时,利用西护、前三门等大型排水管网对初期雨水和合流溢流污水进行调蓄,被管网存储的雨污水会在降雨结束后排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净化处理后,补充至北京的河湖之中。”
记者了解到,如今北京中心城区的雨箅子“平立结合”改造工程已经进入第二年,到2023年北京排水集团所辖范围内20余万个具备改造条件的雨箅子都将完成改造。同时,今年的雨水管线及雨水口的清掏工作已经进入第四年,今年累计清掏污染物7.5万余立方米,清掏总量较去年增加38%。
思路有新
让积水院落的改造搭上“顺风车”
改造完成后,藕芽胡同6号院居民为街道送来锦旗。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区的居民区以平房胡同为主,据统计,目前辖区内的平房数量有大约5万间,平房区居民平安度汛一直是属地街道的“大课题”。今年汛期,结合12345市民热线低洼院积水问题相关诉求,属地街道一改往年偏重加大应急抢险力量投入的传统思路,而是将低洼院落的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工程,让解决汛期问题搭上了改善城市生态的“顺风车”。
要是没导航,走在护国寺街想找到藕芽胡同的入口还真不容易,从胡同的名字便能看出它有多细窄。今年汛期,藕芽胡同6号院完成了低洼院落的改造,这个资深低洼院落再也没了逢雨必积水的烦恼。老街坊们说起这次改造,都竖起大拇指,他们说来施工的师傅们真不容易,大型机械开不进胡同的情况下,所有改造施工全是凭借人力一锹一铲完成的。
9月30日,记者来到藕芽胡同6号院,进院的这条羊肠小道明显是下坡路。居民扈女士和曹女士隔着小道一南一北住着,各自忙着做晚饭,想借个油盐,俩人一伸手就能够着对门,可见道有多窄。她们说,这条窄道就是过去积水最严重的地方。“院子的地面在改造以前,下雨的积水排不出去,雨大了就往屋里灌。等天晴了,地砖下面还存水,一踩就滋一身泥。”
记者从属地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了解到,今年汛期,藕芽胡同6号院更换了堵塞的排水管线,还新砌筑了雨水井,过去的水泥地砖全部被换成了渗水砖,全院路面128.5平方米的施工一气呵成。几项措施保障了院内的污水、雨水不再混排。
统计发现,2021年什刹海街道与汛期相关问题的诉求为81件,其中与路面积水问题有关的诉求为11件。2022年同期,汛期相关问题诉求下降到了57件,其中路面积水问题诉求直接降到了5件。记者还发现了另一组数据,2021年,什刹海地区平房院落的改造项目几乎为零,但今年像藕芽胡同6号院这样的改造项目却多达19个。这样的可喜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平房院落和老旧小区在改造上有相似之处。”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田小静告诉记者,藕芽胡同6号院是个私房院,和老旧小区的改造一样,产权纷乱也是平房院落改造的难点之一。能不能像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一样给平房院落找到合适的项目,成为什刹海街道乃至西城区的新思路。
田小静说,属地街道向西城区城管委申请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今年辖区内19个院落经过改造后,改变了过去雨水、污水混排市政管道的现象,雨污分离后,雨水可以通过渗水砖渗入地下,达到了锁水的目的,从而在改善城市生态的同时,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积水这一常年困扰居民生活的难题。
记者从西城区城管委了解到,今年,西城区共有35个平房院落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得到了改善。什刹海街道也根据这一思路,为明年工作做了新的准备。田小静说,属地街道准备通过该项目再完成辖区内120个院落的改造,同时还在积极筹备水域水质改善项目一期的申报,“这一项目主要针对什刹海水域周边院落的改造,所涉及的院落目前达到43个。通过这个新项目也能解决院落积水的问题。”
藕芽胡同6号院完成改造后,居民专程为属地街道送来锦旗,这面锦旗让田小静感触颇深。她说,过去平房院落的汛期保障工作,更多的力量是在应急抢险上。但是无论是从接诉即办工作还是从居民的幸福感出发来看这件事,一旦居民报了应急抢险,说明院子里已经积水了,抢险队员来得再快,居民也是眉头紧锁,因为损失多多少少已经出现了。现在让院子的改造搭上“顺风车”,未诉先办解决积水难题,居民体会到的是实打实的幸福感,属地基层工作人员干起活来也更有成就感。
大修有方
“三招”让老小区告别漏雨烦恼
今年西潞园小区完成了42000平方米屋顶防水大修工程。
房山西潞园小区建成于1992年前后,共有57栋居民楼,是西潞街道内建成最早的一批商品房小区。从2020年起,受防水层老化影响,小区顶层居民的漏雨问题逐渐凸显,到了2021年汛期,西潞园小区收到了151件来自12345的派单,占到全街道漏雨来电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今年汛期,在街道和物业的通力协作下,西潞园小区45栋漏雨问题突出的居民楼顺利完成屋顶防水的大修工程,相关问题来电量也从去年的151件降至17件。
9月30日,记者来到西潞园小区,从23号楼顶层楼道向外望去,视野可及之处六层板楼的楼顶上都已铺设了新的黑色防水层。对于这次改造,顶层居民纷纷予以肯定。家住西潞园四里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早在汛期来临前,自己就收到了屋顶要进行大修的通知,社区的工作人员不仅入户对屋内漏雨的点位、严重程度进行了细致检查,同时还将大修工程社区负责人以及施工方负责人的电话留给了居民。
隗振是西潞园社区服务站站长,同时也是这次楼顶大修工程社区方面的负责人。隗振说,西潞园小区在2014年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造,但近几年不少居民楼顶的防水层又出现较为严重的老化、开裂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对破损严重点位进行修补,雨水还是会顺着楼板间的接缝流入居民家中。
大修已经迫在眉睫,但资金应如何筹措却一度成了最大的难题。由于小区的物业费每平方米不足一元,且小区2014年曾进行过改造,因此无论是物业出资还是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畴进行大修都存在难度。为了给西潞园小区筹措防水层大修的资金,去年汛期一结束,街道便“吹哨”相关职能部门及小区物业。最终经过协商,各方决定由小区物业出资对二里、三里的18栋居民楼进行防水层大修,街道则负责为一里、四里的27栋居民楼大修筹措资金。如今随着大修工程进入验收、结算阶段,西潞园小区近5万平方米的屋顶均已铺设了新的防水层,困扰居民的漏雨问题也获得解决。
据统计,去年汛期西潞街道仅从12345热线接收到的漏雨诉求就有634件,而今年整个汛期漏雨诉求的来电量仅为75件。“为破解辖区内老旧小区存在的漏雨难题,去年汛期结束后,我们将这634件工单逐一调出,并与相关社区进行核实,发现资金不足是这些小区面临的最大难题。”西潞街道工委副书记王海艳说,这些小区的物业费普遍不高,仅靠物业公司难以承担防水层大修所需的全部资金。为此街道在向相关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后,确定了老旧小区改造、街道出资、物业大修三种方式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像苏庄三里、北潞春等小区符合老旧小区改造的条件,这些小区的漏雨问题目前正在通过旧改进行解决。而像西潞园小区这种此前经历过改造或尚未满足老旧小区改造年限要求的小区,则会通过街道出资和物业大修相结合的模式破解汛期漏雨的问题。”
共商有法
物业交接无碍防水大修
碧春园小区抢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了屋顶防水大修。
昌平碧春园小区建成于2004年,是昌平区阳坊镇辖区内唯一一处楼房小区。去年汛期该小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漏雨问题,居民纷纷致电12345及社区,急切呼吁对防水层进行大修。今年4月,小区进行了新老物业的更换工作,但交接手续尚未办理完成。眼看汛期即将来临,公维金支取及后续大修的推进便成了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阳坊镇通过多方共商,终于赶在雨季来临前解决了碧春园小区的漏雨难题。
居民们对大修推进的速度表示满意,他们告诉记者:“本以为物业4月份还在交接,今年可能又得自己想办法应对漏雨了。没想到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街道就协调好了这次大修工程,并且赶在6月中旬就完成了全部的施工。”
根据阳坊社区此前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小区内共有179户居民家存在屋顶或外墙漏雨的情况,大修已经迫在眉睫。由于物业还在交接过程中,且即便完成交接,申请动用公共维修基金仍需一段时间,能否在雨季前完成维修是个未知数。为此,在街道的牵头下,社区、新物业、小区开发商及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量怎么解决小区防水难题。
经过协商沟通,在公维金暂时无法动用的情况下,各方就维修出资达成一致。由小区开发商提供此次大修所需的全部防水卷材;阳坊镇负担人工成本及租用吊车、液化气罐等其他材料的费用;小区新物业和社区则负责协调施工期间小区秩序,同时协助施工人员入户查看漏雨点位。
阳坊社区副主任满文昊告诉记者,去年每次下雨时以及汛期结束后,社区都会收到大量有关漏雨的来电。“今年的大修从5月1日开始,到6月19日彻底完工。从大修完工至汛期结束,我们都没再听到居民反映漏雨问题。”
建言献策
跨部门跨领地统筹待加强
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府治理问题专家付艳华认为,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目前北京汛期责任单位明确的事项,不管是未雨绸缪还是应急处置,都已经做得比较到位。未来还需要特别加强的是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事项推进。
首先是专项工程如何与防汛工作更好衔接。比如,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统筹考虑解决危旧楼房、简易楼、城镇棚户区等重点区域的汛期隐患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雨污分流设施建设。
其次是责任主体模糊地带如何做好管理配合。比如,针对小区周边和市政道路的交叉区域,以及小区附近未移交道路等区域,应尽快明确防汛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针对老旧小区、平房区的房屋滴漏维修,结合房屋建筑结构、建成年代、产权性质等情况,厘清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属地政府、市民等各方责任和协调机制。
最后是数字城市建设如何更好为市民服务。以积水地图为例,单独的积水地图在传播和实际使用上都很受限,需要在地图软件上加载动态的积水风险地图和汛情预警信息,市民查询路线时可以直接获得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