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 | 作者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相关资料图)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陈文波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78.00元
近数十年来,古文字学取得巨大进展,但作为公认的“冷门绝学”,这门学问较少能为普通人所接触到。本书难得地提供了一条走进古文字学世界的途径。作者选取约三百个汉字,追溯其最初的形体和含义,梳理其从甲骨文、金文直到楷书的字形演变历程,其中包含大量文字学、古文字学的新认识、冷知识,令人大开眼界。全书按主题分为天文、地理、人体、家庭、祭祀、战争、农业、工业、饮食、艺文等十章,通过对一个个汉字的解说,勾勒出一幅幅古人生活图景,串起了一部精彩纷呈的中国文化史。书中古文字字形皆由作者手摹,兼具原作神采和书家自身风致,对书法爱好者颇具参考价值。另外,书中还收录了帛纸书画作品、铜器装饰图像等,以图证史,传递了丰富的考古文博知识。
《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陆胤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99.00元
清季新学堂骤兴,以“国文”为名的新式文学教育应运而生。本书聚焦从甲午到辛亥时期(1894-1911)新式文学教育(“国文教育”)的创生过程,及其与整个知识秩序变动之间的关系。本书研究涉及新式文学教育从思想准备到舆论激荡到制度落实的历程,新教育场域中“文章学”的古今转换(语法学、修辞学的引入,古文选本的脉延与断裂等),新学制下的“古诗歌”教育,尺牍教育的转型,以及教学从偏于“记诵”到强调“讲授”的变革。作为“语文”科目的前身,国文教育从一开始就负有培养读写技能和延续国族文化的双重使命,独具重要地位。梳理清季“国文教育”创生的历史脉络,呈现相关史实,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在近代思想史、教育史、文化史研究诸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约翰·济慈传》,[美]沃尔特·杰克逊·贝特著,程汇涓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198.00元
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的一生只有26年,他不到5年的诗歌生涯中有《夜莺颂》《秋颂》等多部诗作传世,对浪漫主义诗歌以及全世界读者至今仍有深远影响,本书是获得1964年普利策奖的济慈传记,作者是对济慈其人其诗以及英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诗歌很有研究的哈佛大学教授沃尔特·杰克逊·贝特,“济慈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脚本,来研究文学的伟大性”。本书前言中的这句话某种意义上可视为他的写作初衷。书中通过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来讲述济慈的成长故事,赏析他的诗作,发掘他的创作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而探究他的诗歌风格与创作思想,触及其精神世界,梳理了他的创作历程。济慈的个性、才华、人格魅力等等在这部传记中得到清晰体现。
《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哥伦比亚]阿尔瓦罗·穆蒂斯著,轩乐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9月第一版,148.00元
出身于外交官家庭,童年在欧洲、美洲大陆度过,做过记者、企业公关、配音演员,写诗也写小说,这就是哥伦比亚诗人、小说家、评论家阿尔瓦罗·穆蒂斯。他以一系列作品催生出“瞭望员马克洛尔”这一跻身拉美文学经典的人物形象,被马尔克斯称为“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伟大奇迹”,本书以“小说群”的方式集结了马克洛尔七个部分的“奇遇与冒险”,这位常年纵横在大陆和海洋上、超越时空界限的英雄,有着比本书作者还要丰富和传奇的人生经历,他厌倦安稳,向往漂泊,他的见闻、思考、情绪、态度,也是穆蒂斯的某种写照。在一次次随海浪起伏、与命运对抗中,马克洛尔的故事像潮汐一样连绵往复,也让众多读者产生共鸣。“马克洛尔并不是一个人,这显而易见。我们都是马克洛尔”,马尔克斯在穆蒂斯七十岁生日的演讲中这样说。
《光幻中的论语——十七年电影的导演逻辑》,徐皓峰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58.00元
秉承华语电影传统且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导演徐皓峰亦是颇具水准的作家、评论者,本书是其最新电影评论集。书中主要聚焦《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青春之歌》《林家铺子》等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经典电影,这些评论基于专业电影人视角,又不囿于电影艺术本身,从故事走向、导演手法、演员表现乃至细节设计、时代背景等方面评论这些影片,进而解读其中的家庭观、爱情观、女性观,并对这些电影与欧美电影、文学的关联加以分析,细致、深入、到位。这是对特定年代若干具体影片的理性探讨,也是对不同时期电影创作环境、思想文化氛围、群众审美、生活伦理的阐释,作者在电影艺术理论、实践上的积淀,以及相对客观的姿态,赋予这本书以从容、平和的气质,某些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沈卫荣、安海燕著,中华书局2022年7月第一版,68.00元
蒙古民族脱离萨满信仰而皈依藏传佛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但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后世包括今天的我们都知之甚少。本书利用近些年发现的大量汉译藏传密教文献,通过将其与相应的藏文、西夏文、畏兀儿文等民族语言文献进行文本对勘和深入研究,追索“演揲儿法”等藏传佛教词汇的真实含义,以及元朝宫廷所传藏传密教仪轨的真实面貌,从而增进了我们对蒙古人皈依藏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在元代中国传播这段重要历史的认识。
《寻找夏朝:夏代史与中国早期国家问题研究》,沈长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158.00元
众所周知,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早期国家,是我国的第一王朝。然而有关夏代历史的资料极其缺乏,以至于有人甚至怀疑夏在历史上的存在。本书起名《寻找夏朝》,就是暗示目前对于夏朝的了解有限,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以充实夏代历史的内涵,进而证明夏朝的存在是无法“抹杀”的。除了证明夏朝真实存在,本书还涉及对中国早期国家的认识进行探讨,也对二里头和夏代的关系、什么是“夏族”、大禹治水的真实性等问题做了回答。
《法律简史:人类制度文明的深层逻辑》,桑本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9月第一版,89.00元
法律是人创造的,人们懂得法律却未必知晓其为何如此,法律学者桑本谦在这部信息量丰富的著述中梳理了法律的演化史,意在发掘人类制度文明背后的奥义。书中详述了从返还法则到复杂法律的演进,作者以相对通俗的语言串联起法律的“奠基”,分析其中蕴含的“联结”思维,进而追根溯源……这样一本在专业性与可读性中求得平衡的法学通识读物,对于法律工作者以及“门外汉”读者都有裨益。
《电影中的奴隶:再现历史真相的影像实验》,[美]娜塔莉·泽蒙·戴维斯著,姜进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49.80元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新文化史旗手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对电影和史学进行交叉研究的一部力作。本书聚焦五部奴隶主题的电影,从《斯巴达克斯》到《宠儿》,探讨了电影如何描绘、批判和反思奴隶制的历史。在戴维斯看来,电影是“一个有价值,甚至有原创性的历史洞察的方式”,电影如何展现历史,如何处理真实与虚构,都值得深入探究。像其名作《马丁·盖尔归来》一样,戴维斯在本书中延续了“对埋没在历史地质层底部小人物的生死爱欲的关注”,十分抓人和好看。
《灾难、风险与启示》,[新西兰]史蒂夫·马修曼著,李玉良、王丽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7月第一版,36.80元
研究灾难、风险的书有很多,而本书独具特色。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灾难的话题。作者认为,灾害掀开了社会的面纱,揭示了社会的运作机制及其缺点、承受度、应对能力等等,是观察和研究社会的难得的切入点。书中指出,灾害暴露了一个饱受阶级、种族和性别不平等蹂躏的世界,并进而认为:“正常运作的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场日常灾难。”与社会学家贝克的经典之作《风险社会》相较,本书包含了对当代世界的最新观察,理论探索和现实思考均具启发性。
《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美]本杰明·莫泽著,姚君伟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158.00元
这部2020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是作者在细读桑塔格全部著作,精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格文档”,采访近六百人——传主的亲人、情人、友人、同行、同学、助手学生、邻居,其中不乏文化大咖、政界要人,在掌握海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耗时七年写就的。中译本八百余页,近100幅珍贵照片,全面、完整呈现了桑塔格的人生。“这个角色在这本书里以她所有的精彩、糟糕和令人惊愕的复杂性出现。就是它了!这就是关于桑塔格的定论之作。”《回忆苏珊·桑塔格》作者西格丽德·努涅斯这样评价道。
《我知道的杨振宁》,葛墨林口述并审定,金鑫整理,商务印书馆2022年8月第一版,58.00元
著名物理学家葛墨林院士深情记述了与科学巨擘杨振宁先生近半个世纪亦师亦友的交往,用珍贵的书信、邮件、照片、文件等一手材料,记述了杨振宁先生在开展物理学研究、支持祖国教育科技发展、维护祖国名誉尊严、关心提携后辈学人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用诸多真实、丰富、感人的细节和亲历者、见证人的视角,呈现了杨振宁先生的品格与性格、风范与情怀。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张玲著,文津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98.00元
张谷若先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建国后院系调整,以及改革开放等诸多大事件,20世纪30年代以成功译介哈代三部曲而闻名于世。本传记为张谷若之女、翻译家的张玲所著,浸润着她关于人品与学品的仔细考量,用考究的语言,细密的构架,曲折反映二十世纪爱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探讨中外文化交流,钩沉一代学人的抱负与情怀,对于寻索翻译理论,思考人生价值与社会际遇,都大有启发,也启发我们对个体与时代、文艺与生活、人生价值与社会际遇的辩证思考。
《仪凤之门》,叶兆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79.90元
这是作家叶兆言的最新长篇小说,南京、民国、大时代下的芸芸众生,这些他既往作品中时常出现的元素依旧在这部新作中有所体现。故事从南京的仪凤门写起,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间符号,是这座古都的北门,紧邻长江,见证世代更迭与世间百态,而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走向,便沿着仪凤门而去,近现代历史中南京城的变迁在作者的从容叙事中徐徐展开。
《如何是好》,阎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59.80元
在这个略显无奈的书名背后,是关注并擅长现实题材写作的作家阎真在这部长篇新作中讲述的女主人公在当今时代的成长、求学、就业、情感历程,其中颇多迷茫、艰难,也不乏人物由此激发出的坚强与智慧。而书中对现实社会中诸多横亘在年轻人面前的选择、阻碍,有着生动写实的描绘,那些人物在其中的表现,很能引发读者共鸣。
作家陆灏的读书、文化随笔,文字闲适、风雅,本书亦然。因其与读书文化界不少前辈大家有交谊,且阅读视野宽阔,不乏见地,所以这本集子中涉及的人物、轶事,谈到的书籍、文章,颇多妙趣、独到之处,其中写到钱锺书、俞平伯、黄裳,也写到以赛亚•伯林、毛姆。所谓“担头看花”,作者在后记中特别以相当篇幅来解说其来由,其行文的严谨可见一斑。
《我教过的苦孩子》,艾苓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9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一部文字细腻、情感真挚、直面现实的非虚构佳作。作者艾苓是黑龙江绥化学院的教授,因工作缘故,接触到该校大量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她先后采访了多位2000年到2020年的毕业生,从中选出56个学生,以当事人口述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出生、成长、就业直到婚恋的人身轨迹。本书通过这些“寒门学子”的讲述,试图呈现贫困对他们成长之路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用努力去改变命运。
《劳动者的星辰》,范雨素、郭福来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52.00元
此前,心怀文学梦想、在京务工的外来打工者范雨素的文章和她的经历曾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反响,她所在的北京皮村文学小组也因此广为人知。本书即收入了这个文学团体中九位成员的作品,这些作者来自不同地方,从事着不同行业,用他们的真诚和勤奋写下了自己的乡村回忆,在城市里打拼的见闻,体验到的五味杂陈。这些文字真实、直白、朴素,有着对打工者眼中的世界直观的还原和深刻的体悟。
《苏武牧羊》,曹文轩著,天天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30.00元
作家曹文轩深入历史的细部,借虚构之桨,驾想象之舟,还原苏武十九年牧羊北海的生活细节,关注历史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历史既是一个有待还原的时间性想象,也是一个充满隐喻性的言说空间;历史也是个体的历史,是个体对历史的体验、感受和想象,带有鲜明的个体经验和自我感知的烙印,其隐喻昭示着能够洞见其内涵的读者。显然,该书言说的是在无望与孤独中的坚守和意志。该著在历史中关照生命、洞见人心,体现了文学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品以小羊的视角来重述整个故事。限制性叙事视角和成长模式的有机融合,恰到好处地承担起了儿童叙事的功能,保证了整个小说叙事沿着儿童文学惯有的纯净性和唯美性运行,所呈现的意义空间始终是诗意而温情的。显然,这也是曹文轩始终持守的文学审美原则。
《爷爷和月亮》,[加]斯蒂芬妮·拉勃朗特/文,[加]罗杰/图,桃子/译,接力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68.00元
该图画书讲述了两个故事——女孩的登月和爷爷的一生。女孩成为大众期待的登月宇航员,经历了宇宙游历,她却选择放弃登月,回家陪伴正在经历丧妻之痛的爷爷。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想象和理解:“我”是从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中,毅然选择回到了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浩渺的宇宙中,女孩经历了一场情感的巨浪和内心的深省;在丰富的哲思线索、情感推动的交杂中,人生的过程,爱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不一定都是人们想象中的璀璨的烟火和盛大的狂欢”。故事和语言简洁、凝练而富有诗意,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人生的情怀、诗意的存在。图画的线条、形状、质感、空间、颜色,共同构成和谐的整体;故事的温情在圆弧的柔软和淡雅的画色、素描中,被细致地勾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