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朱松梅
候鸟迁徙高峰已至。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了解到,全市88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全力做好监测工作,确保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并妥善处置。
京城西北的野鸭湖候鸟喧闹,不断有远来的鸟儿降落又起飞。“最近,我们站点的监测员全员上岗,每天巡查从1次增加到了两次。”延庆区野鸭湖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邱宾告诉记者,他们采用按路线巡查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监测范围,把巡查重点放在湿地、水库、河流、公园等区域。
在整个延庆区,共有11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今秋至今,累计监测鸟类20.8万余只,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
88个监测站分布在城乡各地,各站点每日至少完成1次监测巡查。站点覆盖重点水域、候鸟迁徙通道、重要鸟类停歇地等,构成了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全方位监测防控体系。
过境候鸟带来了不少惊喜。
“监测发现,珍稀鸟类数量越来越多,比如黑鹳、震旦鸦雀,这几年都有观测记录。”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胡严介绍,今年9月底,平谷区金海湖监测站泃河监测点首次监测到全球性近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1月,顺义区唐指山水库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最多时达到17只,这也是顺义区今年在温榆河、箭杆河发现东方白鹳之后,再次记录到珍稀鸟类的身影。
除了监测鸟类,站点还承担一定的救护职能。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在监测巡查过程中动态调整野生动物栖息地、鸟类迁徙停歇地的巡护路线及巡查人员数量,针对动物迁徙过程中出现的受伤、体弱等情况加大救护力度。10月26日,村民发现受伤的大鸨并联系密云区野生动物救护站,第一时间救护并及时送往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目前这只大鸨已放归大自然。
京津冀生态互联互通,为强化区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近期三地还联合开展了京津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救护技术线上培训,形成野生动物保护的区域合力。
摄影:李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