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柴全 张志昱
万里长江,气象万千。江面之上繁忙热闹,江水之下别有洞天。一台涂有“微笑江豚”图案的“大家伙”正穿越长江,一边“啃食”泥沙,一边“匍匐”前行。在它身后,一片片预制好的混凝土管片搭积木般拼装起来,逐渐形成一条平坦的隧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记者日前从中交隧道局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了解到,目前,该隧道盾构机累计掘进2700余米,掘进任务已过半。
江苏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批复的江苏省44条过江通道之一,北接靖江市,南连江阴市,位于江阴长江大桥和泰州长江大桥之间。隧道全长约6.4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是长江上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
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A2标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隧道左线盾构段、江南主线明挖隧道等。隧道最深处距江面82米,承受最大水压0.82兆帕,相当于1200个成年男子站在1平方米的空地上,是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的盾构隧道。项目应用的盾构机“聚力一号”由中交集团自主设计制造,开挖直径达16.09米,整机总长165米,总重量5000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也是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超大直径盾构机。
据介绍,二十多年前,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不远处的江阴大桥第一次将江苏泰州和无锡这两座城市以过江通道的形式连接起来,这座悬索桥在二十多年间在推动长江两岸联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北京至上海主干线的跨江“咽喉”通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20年后,通车流量达到超饱和状态。而且,由于受到台风、大雾、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每年不同时段进行单向或双向封桥,给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的建成,将作为江阴大桥的分流通道,能有效分担江阴大桥的交通压力,缓解江阴大桥的拥堵,满足区域过江交通出行,车辆的通行时间可以缩短至7、8分钟。同时对增强长江干线过江通道通行能力,另一面,作为城市群内部过江设施,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能有效加强城市群城市间的优势资源整合、区域设施共享、相关产业协作,促进组群内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对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及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此次穿江之旅面对的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长距离的特点,“聚力一号”盾构机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技术上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盾构机配备智能化导向、智能化地质超前预报、刀具磨损光纤监测、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管片上浮及收敛自动监测、高精度有害气体监测和同步双液注浆等系统,确保盾构隧道施工做到“可视、可测、可控、可达”,使高强度、高风险、高污染的掘进作业转为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掘进模式。依托数字化智慧平台精准控制盾构机姿态及管片拼装质量,项目建设团队确保了管片上浮量始终控制在5毫米内,沉降控制在3毫米内,实现了10万余平方米隧道的“零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