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14:06·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淑玲
密云区新城子镇花园村位于北京最东北,地处北京密云、河北滦平、承德、兴隆四地交界,村里每天迎来“北京第一缕阳光”。去年底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花园村采取提早备药、抢救危重老人、“一对一”盯护独居老人等措施,守护村民健康。“我们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现在基本感染了一遍,没出现什么问题。特别是两名重症老人也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这得感谢大侄女和村里的好方法。”老人们纷纷说。
花园村地处深山,下辖花园主村等6个自然村,共270余户不足1000名村民。村子小,村民却住得分散,有邻居串个门得走3公里。村民看医生也不方便,去新城子社区服务中心得向西走15公里,去密云区医院向西南得走80公里。正因如此,村诊所内唯一一名全科医生王娅娘,早早备足了抗原试剂、布洛芬、小柴胡、蓝芩口服液等治疗药品。
今年44岁的王娅娘出生在花园村。她18岁开始读医专,后回村任村医,也是老人们口中的“大侄女”。抗疫三年,王娅娘的手机号成了村民看病问药的24小时热线。
2022年12月28日下午,她突然接到电话,“我妈快不行了,赶紧下来瞅瞅。”王娅娘拎起急救箱就往该户村民家赶。当时,老人已不省人事,沙发上满是呕吐物,老人的头耷拉着,脉搏微弱。王娅娘赶紧喂了老人几滴硝酸甘油,没有缓解迹象。考虑到老人此前患有基础病,紧急判断后她赶紧取出另一种药……药效上来时,老人的眼睛慢慢睁开了,身体、精神也有了一些好转。“一连三天,大侄女都来给我鼓劲!她给我削苹果,还给我做‘病号饭’,我这条命就是她给拉回来的。”这位85岁的老人感动地说。“您好好休养,脑血管问题还要再调理一段时间。”1月5日,在给老人做完日常检查后,王娅娘笑着对老人说。
(王娅娘在为村民做诊疗。)
村民们告诉记者,那天村里另一位78岁老人突然病重,血压已测不到,子女们都赶回老家准备处理后事,“是王娅娘用手将堵在老人口中的痰一点点抠出来,再将药一点点灌下去,抢救直至深夜,她的手被咬得满是伤口,老人奇迹般地醒了……”再次讲起该事,老人家属仍感动得抹眼泪,王娅娘却说:“生命至上,抢救是医生的天职。”她告诉记者,这个深山小村能打赢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仗,得益于北京市、密云区及新城子镇对老人们的“慢病管理”政策,“老人每年的体检报告都会发给我,哪位老人高血压、哪位有心脏病、是否需要重点监护等,我都很清楚,所以救治也及时。”
不止王娅娘,花园村村委会及党员、志愿者们的手机也是村民们的“求助热线”。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李龙说:“一来电话我就知道是谁,有什么事。”每当住得比较远的居民求助,担心王娅娘的小摩托车跑不及,村里就会派车送她出诊。村里共住有9位高龄独居老人,9名党员“一对一”进行盯护,“这9位老人感染后也都很顺利康复。”李龙说。
记者了解到,村民们对王娅娘还有一个称呼——“大衣姐”。“因为大家住得分散,她每天穿件军大衣,骑个小摩托在村内跑来跑去,久而久之,大家都喊她‘大衣姐’。”村民们告诉记者,有了“大衣姐”,不管网上说疫情多么严重,他们心里也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