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柴嵘
1月15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组织编写的,国内首部《运动心血管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在京发布。其中提出,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每次运动前先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是预防心源性猝死发生最有效的手段。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增加,血压波动、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是值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我国发生运动相关性猝死的原因大多为心源性猝死,男性风险明显高于女性,猝死者主要集中在退休人群和15至20岁的青少年人群,相关的运动项目包括长跑、足球、田径和篮球等。增强心肺耐力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对于降低运动相关性猝死率也有帮助。
每次运动前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是预防心源性猝死发生最有效的手段。共识建议,所有参加规律运动的人员,在开始运动前,先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个层级。其中,低风险状态是指,运动者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具有相同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状态。高风险状态则指的是,由于合并有高龄、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将参与如极限登山、高山滑雪、铁人三项等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导致运动者发生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状态。根据危险分层具体变量情况,参加规律运动的人员可酌情选择心脏结构、心肌供血、心律失常或心脏功能相关的检查,判断是否可继续进行当前强度的运动,或需进入专业医疗机构接受医疗诊治及运动指导建议。
共识编写专家组组长、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说:“我们期望共识能切实减少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效保障耐力性运动以及赛事的安全,服务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