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宗媛媛 宋溪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年夜饭,承载着一家人最温暖的期待。经历了三年疫情,我们盼望着一场热烈的重逢。许久未见的亲人,终于又能围坐一桌。压抑已久的心情,总算可以尽情释放。
年夜饭,不只是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心底里的幸福团圆。吃法或许不断变化,但亲情始终不曾改变。
亲手做
“今年忙起来格外欢喜”
从腊月二十三那天起,杨泯就开始为年夜饭作准备。“忙年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今年忙起来格外欢喜。”在她眼中,年夜饭的特殊之处,恰恰在于漫长的酝酿过程。
她拿出家里的大锅,先后做了米粉肉、酱肘子、清炖羊排、扣肉、羊蝎子,最后又蒸了点馒头。对于考过厨师证的她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做好就搁院子里冻上,现在天儿冷,屋外是天然的冰箱,老辈儿人就这么弄。”
三十当天,杨泯打算再现做个油焖大虾、土豆丸子和什锦菜,“鸡和鱼也不能少,讲究的是‘大吉大利’和‘年年有余’。”年夜饭,杨泯和姐姐家里人一起吃,“加起来有八口人,刚好坐一大桌。”杨泯还特意准备了好多种饺子馅儿,有牛肉的、猪肉的,有虾的,还有素的,“量不一定大,但种类要丰富,现在不都讲究营养均衡嘛!”
打记事起,杨泯就住在东四六条胡同的崇礼住宅。“已经六十多年,好多老街坊都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之前没疫情那会儿,逢年过节都要互相走动走动。谁家要是做了什么好吃的,就给邻居家端点儿尝尝。”杨泯还记得,有些年春节,几家人索性都聚在邻居家吃饭,“足足摆了三大桌,一家做一道拿手菜。就算平时有点矛盾,饭桌上一说开也就化解了。住胡同就是这样,有烟火气也有人情味。”
后来,因为疫情,年味儿淡了很多。“大家都只能关起门来自己吃,不敢串门儿,谁要是咳嗽一声,都得躲得远远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压抑了三年,杨泯终于又找到了过年的气氛。“好不容易放开了,大家都想热闹热闹,好好吃顿团圆饭。我们跟邻居都约好了,三十那天到家里聊聊天、叙叙旧。”
重新热闹起来的,还有胡同里的活动。小年那天,舞狮、小车会、美猴王孙悟空等表演队伍在锣鼓声中走进东四六条胡同,快板、川剧变脸、单弦等传统文化节目在主会场轮番上演,糖葫芦、对联、传统小吃、非遗手工艺等民俗摊位悉数亮相。“大家都特高兴,久违的年味儿又回来了。”杨泯也买来大红灯笼,在院子里高高挂起,又在门外柱子上早早贴好对联,“往常过年该有的,今年一个都不落,红红火火的,多喜庆呀!等到元宵节,再一起猜个灯谜,这就圆满了。”
预制菜
“孩子也能过把大厨瘾”
由于春节期间要在单位值班,顾晓燕打算年后再回老家看望父母。这顿年夜饭,一家三口就在北京吃。
“平时帮忙做饭的阿姨回去过年了,这下得自己下厨了。”对于这样的挑战,顾晓燕心里没底,“我们两口子都是厨房‘小白’,平时连买菜都不多,拿年夜饭练手挑战太大,万一搞砸了也挺扫兴的。”顾晓燕考虑过到酒店吃年夜饭,但觉得三个人有点尴尬,“点少了不像年夜饭,可要真点多了,吃不完又太浪费,大过年的打包一堆剩菜回去也不合适。”
在生鲜超市里逛了一圈下来,顾晓燕发现预制菜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半成品,预制菜省去了传统烹饪中的买菜、洗菜、切菜、配菜等环节,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如果自己做,一道硬菜从备菜到上桌,兴许就要花好几个钟头。水平不行的话,还可能折腾半天结果把东西给糟蹋了。”
相比之下,预制菜看起来对新手更加友好。“食材和调味料都给搭配好了,只要按照上面步骤操作,应该就能烹饪出还不错的菜肴。过年嘛,图的就是个高兴,何必给自己出难题呢!”
前些天,顾晓燕和家人一起商量年夜饭的菜品。“预制菜的种类还挺多的,孩子喜欢吃的糖醋里脊、京酱肉丝、松仁玉米之类的都有,我们俩经常在外面点的毛血旺、酸菜鱼也能买到,刚好分量不算太大,适合我们这种人少一点的家庭。”除了这些常规菜以外,顾晓燕还看到不少新菜品,“比如松鼠桂鱼,预制菜已经给改了花刀预炸定型,回来只用再过一下油,浇上料汁就行,省时又省力,还能有现做的口感,比外卖强多了。毕竟三十那天送餐的人肯定少,送来估计都凉了,卖相也没那么好。”
顾晓燕欣喜地发现,买预制菜做年夜饭可以让孩子过把大厨瘾。“年夜饭,要的就是一家人齐上阵的气氛,这些做起来不复杂,孩子也有成就感。”前两天,顾晓燕带着8岁的儿子提前进行了一番模拟演练,“做了道宫保鸡丁,又搭配了砂锅丸子,分分钟就能搞定,味道跟餐厅差不多,孩子可来劲儿了,打算三十晚上当主厨呢!”
其实,不光是年夜饭,顾晓燕一家已经把后面几天的菜谱都给列上了。“有盆菜,有火锅,变着花样吃,不耽误在家看晚会,还能把各地美食尝个遍。对上班族来说,预制菜真是好帮手。”打开手机,顾晓燕就能轻松下单,连生鲜超市都不用去,“现在市场越来越成熟,以后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下馆子
“这顿饭注定是最香的”
在酒店订完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徐鹏心里踏实了,这种轻松感许久不曾有过。“去年真是过得太不容易了,必须好好犒劳一下。”从小区封控居家隔离,到家人中招接连倒下,徐鹏几乎一整年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中。“上个月,家里一个个都阳了,老人八十多岁,我们都紧张坏了,好在后来有惊无险,终究是挺过来了。一家人能齐齐整整坐在一起过年,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尽管已经阳康,但徐鹏总觉得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元气,稍微多干会儿就累得不行。“年夜饭如果在家做,那可是个大工程,就现在这状态,还不敢太操劳。”疫情三年,徐鹏一家都没敢在外面吃年夜饭,“2020年春节,其实早早在酒店订好了年夜饭,可疫情形势突然紧张起来,只好临时又给取消了。”
之后两年春节,各地提倡非必要不聚会、不聚餐,减少走亲访友,徐鹏也就打消了去酒店吃年夜饭的念头。“那两年连过年的心情都没有,哪儿都不敢去,年夜饭也就在家简单做一顿,跟亲戚朋友拜年只能隔着屏幕,想想都心酸。”
今年春节,徐鹏张罗着一大家子吃顿团圆饭,老老少少算下来得有十口人。“好久没有聚这么齐了,家里地方小,也坐不下。更何况,本来大家就好不容易见一面,要是时间都用在做饭上,顾不上聊天,那多遗憾呀!”
徐鹏发现,年夜饭市场远比想象中火爆,很多酒店甚至“一桌难求”。“打电话问了好多家,最后才算找到一家有包间的,据说还是别人临时取消腾出来的。”在家庭群里分享完年夜饭的预订信息,徐鹏收获了一连串手动点赞,“看得出来,大家都很激动,就盼着这一天呢!三年了,这顿饭注定是最香的!”
难得团聚,徐鹏对待每个细节都很用心。“选择菜品的时候,不能只要大鱼大肉,还得考虑大家都有什么忌口,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脾胃,点一些清淡可口又容易消化的,尽量减少肠胃负担。”考虑到大家阳康不久,身体还在恢复中,徐鹏决定今年的年夜饭以茶代酒,“经历完这么一遭,更觉得身体才是第一位的,喝酒无非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少喝一点酒,多一点健康,不也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