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大年初五清晨8时,韦晓艳摘下耳麦,揉了揉有些沉重的眼皮。这一夜,她倾听了10个无处安放的故事,抚慰了10个素未谋面的求助者。这里是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日夜守候。
“没有人关心我,感觉自己是多余的。”20时左右,韦晓艳接到一通来自初中学生的求助。电话里,孩子哭诉着过年期间与哥哥、父母之间的矛盾。韦晓艳也是一位母亲,青少年的“心事”她总是格外上心,电话那头孩子的哭诉让她感到心疼。
“我能感觉到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方面有上进心,在家里也懂得体谅和理解。”请听完来电者的诉说,她温柔地肯定着对方的努力和付出,使来电孩子渐渐停止了痛哭。
“你再回忆一下,上一次感受到关怀是什么情形?”人在盛怒的情绪下,认知和判断常是片面的。待来电者崩溃的情绪平复下来,韦晓艳循序渐进,引导对方回忆起被关心、被在乎的温暖回忆。不知不觉,通话时长已近一个小时。“道别”前,孩子的情绪已基本恢复如常,这让韦晓艳松了一口气。
时近午夜,韦晓艳接到一名女性来电者的求助电话,对方在过年期间与餐厅服务员发生了口角,进而被丈夫质疑“不明事理,不懂体谅别人”。这让来电者陷入了深深的沮丧,“我不该发脾气,我是不是一个糟糕的人?”通话过程中,来电者反复自我怀疑,充满内疚自责的情绪。
交谈中韦晓艳了解到,来电者童年时期有着许多关于过年不愉快的回忆,因此这个时段她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只有心里有他人的人,才会在意别人的想法和情绪。童年记忆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希望当您有所觉察时,能尽量脱离出来。”在韦晓艳的肯定中,来电者渐渐自信起来,不再钻牛角尖。
晨光熹微,天色已明。不知不觉中,韦晓艳已连续守候了16个小时。“大多数时候,我们做的是心理‘急救’工作。正因为它紧急而重要,因此热线的一端永远有人守候。”韦晓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