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可心
位于密云区季庄村的密云区植物保护站生物防治研发基地,一排排竖放的“羽化床上”挂满了柞蚕茧,大名鼎鼎的“玉米卫士”赤眼蜂就将在柞蚕的卵中孕育。“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是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的天敌,目前正处于优质赤眼蜂的保种阶段,为四五月份的大规模繁育提前做好准备。”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植保站副站长张宁介绍。
别看这小虫的个头比芝麻粒儿还小,在农业上发挥的作用却十分巨大。玉米是本市第一大种植作物,玉米螟作为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会造成玉米减产、品质降低。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发育为成峰后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防治效果能持续夏秋两季。
不仅是玉米,赤眼蜂在板栗桃蛀螟等虫害防治方面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如今,通过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已经实现了赤眼蜂的自动化、产业化繁育,攻克了赤眼蜂产品储存、包装及运输等方面的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10余项专利,组装了1条赤眼蜂自动化繁育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300亿头。
“不仅是赤眼蜂,目前基地培育的天敌种类已扩展到10余种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包括周氏啮小蜂、螟黄赤眼蜂等。眼下基地内正在进行食蚜蝇和蚜茧蜂的繁育,这两个一个是寄生性的,一个是捕食性的,是蚜虫等小型害虫的天敌,在林业、大田、温室大棚等场景都有非常不错的防治效果。”张宁笑着说,今年要干的事更值得期待,生产车间将要进行装修改造,很快就能开工,届时将大大改善繁育条件,已有天敌产能完全释放,同时计划开展蠋蝽、黑卵蜂、草蛉等天敌昆虫新品种的引进研发,继续拓展天敌昆虫的繁育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