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莹 通讯员 丁玲 黄亮
(相关资料图)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被刑满释放时,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服刑人员何某上了一堂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课。课后,他给民警写了封信,透露出要杀人泄愤的念头。沐林所立即组成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利用心理矫治技术“抢救”怨念深重的何某。终于,在走出大墙时,何某放下了心中的怨念,顺利回归家庭。
“我一直被一些想法困扰着,不敢告诉别人,直到听了这堂课,才鼓起勇气写下这封信。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要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如果不用负法律责任,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们……”收到罪犯何某的这封信时,距离他即将刑满释放不足1个月。民警从信中敏锐地发现了何某的心理问题,立即找他谈话了解情况。
信中提到的“他们”正是何某的亲生父母。“父亲安排的事,只要一不小心做错或慢一点,就会被拳脚伺候”,何某说,父母的暴力给他留下了抹不掉的心理阴影。他把自己14岁辍学离家务工,在各地颠沛流离,最终走上盗窃的犯罪道路的“不幸”都归咎于父母,甚至产生了弑亲的念头。在听了民警讲的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课后,他心中有些茫然,才给民警写了信。
何某释放在即,如果不及时干预和引导,很有可能在释放后发生严重的暴力事件。沐林所立即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选派民警对何某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小组针对何某的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分析,持续开展心理疏导,并决定运用“空椅子”技术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何某处理不良情绪和童年创伤,重新认识与父母的关系。
在民警的引导下,何某面对空椅子(父亲)抽泣地述说对父亲的恐惧、害怕和怨恨,倾诉自己的痛苦和委屈,宣泄积压多年的情绪,同时也表达出希望得到父亲的关爱。
在何某情绪渐渐稳定后,民警再通过转换角色,以父亲的身份和口吻对何某说:“我知道对你的打骂太多,就怪父亲没有文化,方法不当,让你受苦了,是爸爸不好……”
通过一次次让何某与父亲“对话”的引导,何某慢慢实现了心理上的自我治愈。
最后,何某痛哭流涕,把那封充满怨恨的信撕得粉碎,以这种方式与曾经的过往告别。
释放那天,看到在监狱门口接他的父亲,何某跑上去,给了父亲一个深深的拥抱,眼里满是泪水。
在后期电话回访中,何某告诉民警,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他与父母的关系也好多了。他会与父母好好沟通,做一个好儿子,做一个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