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2月9日下午,人行营业管理部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金融支持稳大盘、绿色金融等方面工作情况。记者会上获悉,去年全年通过利率下降向实体经济让利超400亿元;辖区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等办理贷款延期金额超11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5万户。
央行政策性资金加量投放,更好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全年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20%,重点支持科创、绿色、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民营小微企业。2022年以来,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对超700亿元银行贷款提供支持。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及配套融资,为35个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近500亿元资金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支持项目已签订贷款合同金额超400亿元,资金陆续落地见效。
金融助企纾困实招多,“稳预期、强信心”成效显著。全年通过利率下降向实体经济让利超400亿元;辖区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等办理贷款延期金额超11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5万户;推动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落地落实。依托“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促成融资落地累计突破1000亿元。联合财政、人社等部门推动全市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近4倍。全年我市普惠小微贷款有贷户数同比增长50.5%。
此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持续增强,助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具体来说,一是逐步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牵头10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形成工作合力,高新技术产业贷款投放同比增长55.3%,全市5360家“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覆盖面超50%。
二是积极探索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框架。与北京生态环境局签署《关于绿色发展与金融支持合作备忘录》,全面深化产融合作,联合推动金融机构与绿色产业、项目深入对接,探索开展企业及项目碳排放评价。推动华夏银行、北京银行等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近1.5万亿元,同比增长36.4%;企业绿色债券融资超1900亿元,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三是大力支持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通过文化金融专营组织机构认定与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集聚到文化产业;进一步强化文化企业纾困支持力度,举办骨干文旅企业专场融资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部门每年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对文化企业融资给予奖补,全年文化企业有贷户数同比增长20.3%。
四是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牵头出台《金融支持北京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联合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成立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金融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全市涉农贷款余额突破4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