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鹿杨
3月2日,“博物馆之城”主题论坛在京举办。朝阳区在论坛上亮出“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据悉,朝阳区博物馆数量已达到71家,实现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目前已形成“备案博物馆-类博物馆-文博空间”的三级博物馆体系。
在“博物馆之城”主题论坛的举办地——北京郡王府银安殿前,朝阳区的多家博物馆亮出了看家本领。一眼看去,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带来的实木座螺钿山水笔筒、观复博物馆带来的锦绣如意三狮碗、崇德堂匾额博物馆带来的《德福上上签》系列书签等精美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如今,朝阳区的一座座博物馆已经成了市民享受传统文化盛宴的好去处,它们的文创产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近年来,朝阳区已累计拨款超2400万元用于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在论坛上表示,朝阳区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朝阳区关于大力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朝阳区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等博物馆专项政策。同时,朝阳区开展的各式文博惠民服务也深受市民喜爱。例如博物馆“五进”工程、“国际博物馆日”“云赏传承”等品牌活动的开展,使得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目前,朝阳区博物馆数量达到71家,实现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其中,国家级博物馆8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占比达到44%,注册备案的博物馆占到北京市的1/5。
记者了解到,2022年,朝阳区已推选了中国紫檀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之城”建设示范单位,扶持补贴观复博物馆、今日美术馆、金台艺术馆等18家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培育崇德堂匾额艺术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推动了朝阳区多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
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的亮眼成果是如何实现的?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朝阳区“聚生态、聚产业、聚文化、聚科技、聚交往”为引领的现代文博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朝阳范式”。“朝阳区的群众会觉得我生活在博物馆中,同时,博物馆也融入了生活。”杨蓓蓓说。
下一步,朝阳区将继续高标准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为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人才保障。除了国家级博物馆之外,朝阳区将进一步挖掘在群众身边的非遗博物馆等专业门类博物馆。未来,朝阳区还将在时尚消费上下功夫,把时尚消费类博物馆作为又一工作重点,发挥朝阳区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形成有集群、有网络的博物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