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蕾 王广燕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在即。昨天代表报到当晚,北京代表团举行了首场媒体连线采访,邢卫兵、伊彤两位代表现身视频采访室,畅谈生态富民、科技创新,展现履职风采。
(资料图)
邢卫兵代表:
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小镇,走好生态富民路
“作为新一届代表,我要把人民的心声带到会上来,还要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带回村里去。”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卫兵是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说,新身份让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
炭厂村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四面环山,有一股清泉流过。这些年,炭厂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成功脱贫。邢卫兵详细介绍了炭厂村的生态富民经验。他说,炭厂村村如其名,历史上是以烧木炭为生,过去大大小小40多个炭窑,专供皇宫取暖。从解放初期炭窑全部关闭至今,小小的炭厂村先后经历了从烧炭业向大农业、林果业,最终向生态旅游业的三次产业转型。
“2004年,村两委班子在总结第二次产业转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先是邀请专家走进来,经过实地走访、把脉,明确了炭厂村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光明前景。之后我们走出去,带着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河南的云台山进行考察,更走遍了北京的山区。”邢卫兵说,在第三次产业转型中,炭厂村因地制宜打造了神泉峡景区,不断拓展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探索出一条特有的生态富民之路,成功摘掉了多年“贫困”的帽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在炭厂村落地生根,村民真正端上了绿色“金饭碗”。
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小镇是炭厂村下一步发展方向。邢卫兵介绍,炭厂村全村12.59平方公里,山水资源丰沛,未来将由全域旅游向精品旅游迈进,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发展精品民宿,用炭厂村的泉水和面制作出9种饼,打造精品农家宴。同时,还要依托村庄厚重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在炭厂村继续发扬光大。
伊彤代表:
强化企业力量,解决“卡脖子”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科技领域,还存在亟待突破的短板弱项。“某一项关键技术的‘卡脖子’现象,可以折射出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基础研究投入机制与人才评价机制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障碍,产学研协同效率低等。”全国人大代表、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说道。
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伊彤带来了一系列建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实现创新最大的力量是企业。应鼓励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吸纳前沿技术领域的企业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指南编制。加大企业与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的资助力度。”
伊彤建议,设立面向企业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支持有创新潜力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各类边缘交叉学科的融合研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基础研究中提出需求、牵头组织、主动投入、推进转化的作用,通过组建政府搭台指导、行业龙头企业主导、高校院所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的创新联合体,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源头创新。
当前,北京正在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伊彤建议,立足“有效市场”,更加聚力创新生态营造和全球创新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链条。在产业发展方面,更加突出前沿技术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开放创新也必不可少,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