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青少年的运动健康不仅关乎孩子们今天的身体素质,更会影响民族复兴的长远未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今年上会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青少年运动健康的提案。
委员本人供图,资料图
这份提案来自于2022年北京市模拟政协活动的成果。通过北京市模拟政协活动,一项覆盖全国各地青少年运动状况开展的调研启动,对回收到的18575份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受访者中,31.34%的人需长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才能到达滑雪场等户外运动场馆,12.17%的人因周边没有合适运动场地而不锻炼;24.13%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长不足30分钟,达不到“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要求等。
对此,赵晓光建议,强化科技赋能,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努力融入智慧体育理念,完善便捷全民运动健身设施。推动步道、社区运动角建设,并增加运动语音指导,常态化科学引导全民健康。在标志性体育场馆周边,建立休闲、康体生活圈和跨地域交通线网,提升参与运动的便捷度,满足全民运动多元需求,营造运动健康的社会氛围。
“也可通过组合出击,合力破解健康难题。”赵晓光说,应鼓励体育、医疗、教育等主管部门创新工作、统筹资源,建立着眼于未来的运动指导、评价导向的体育健康推进机制,加强对各年龄段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改善“小胖墩”“小豆芽”体质体能,可组织运动、教育、医疗、营养等专家联合攻关,形成学校体育、膳食配餐、日常锻炼、医疗咨询联合出击的组合拳。
赵晓光还建议,建立校内外体育锻炼联动认定机制,丰富体育资源供给。激励家长陪伴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特点、兴趣和专长,参与游泳、体操、舞蹈、冰壶、滑雪等运动项目,并作为可替代性的考核评价,纳入体育学业质量监测,增强运动项目的吸引力,拓宽锻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