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无疑是高频词之一,也成了全国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作为求职市场的供给方,三位来自高校的代表就大学生就业工作分享了看法。
资料图 新华社发
(资料图)
“我们一直号召同学们将个人发展跟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希勤说,清华大学一直把就业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在学生就业之后,学校还会继续关注,继续对他们进行培养。“我们号召同学们要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王希勤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引导工作,鼓励学生们到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就业。其中重点单位包括重点国企、军工单位、部队、党政机关以及有影响的国际组织,重点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产业等领域。
据统计,最近三年,清华大学在制造业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长了一倍以上,在能源行业就业的增加了4成。王希勤认为,这既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反映了国家产业和行业的需要。在就业地域方面,近两年该校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增长了近6成。学校还设立了“启航奖学金”等奖项,与西部地区一起举办人才周活动,引导更多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尚立也分享了该校的经验做法。林尚立说,学校构建起了由招生就业处牵头负责、各个院系参与的学生就业促进网络,“也就是说,把相关的力量全部动员起来,共同服务学生的就业工作。”同时,该校搭建了数字化平台,用来促进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此外,该校还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提高面试沟通、信息搜集等综合能力。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
林尚立认为,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方面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比如写作能力、社会调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等。还要以长远的目光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德、智、体、美、劳的重要性,健康的身心、开朗的性格、开放的胸怀等是学生在社会立足的基本素质。”林尚立说,现实举措和长远举措结合起来,才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能尽快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比如对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专业,我们可以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此外,高校要引导学生尽早开展实习,让学生们早一点了解市场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方复全看来,高校也要多多“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邀请企业行业内的精英到高校授课,把企业行业的动态需求,尽早地反馈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发挥组织作用,组织企业到校园招聘;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积极地“走出去”,多到企业走访,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原标题:校长代表聚焦大学生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鼓励学生到需要的地方去)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牛伟坤 王广燕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