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作为“双减”配套政策,课后服务“上线”已两年多。从实践反馈看,亦不乏一些新问题开始显现,比如老师们普遍反映在校时间拉长、工作任务变重,加之学科类校外培训减少造成家长心理焦虑,这种对教育的非理性期待也往往会诉诸老师。“能不能给老师减减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针对“三点半”难题,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是“5+2”模式,即每周5天延迟2个小时。这2个小时看似不长,可将老师们一天的工作量全部纳入考量,就发现延时也非易事。中小学老师普遍到校早,尤其是班主任,从孩子们七点多进校门,到下午三四点放学铃声响起,基本上全天候“在线”。如今课后服务延长了工作时间,但备课、教研、开会、填表等其他事务性工作一样没少。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学本身也讲究用心打磨,老师超负荷运转太久,恐怕也会让教学质量打折,得不偿失。
在此背景下,北京一些学校开始探索弹性工作制。形式不尽相同,但原则就是优化排兵布阵、改变工作节奏。比如可以“早来早走”,减少班主任等早到老师的课后服务任务;比如错峰安排休假,给轮值服务教师额外休息时间……这些措施目前还不算成熟,但在试水中已体现出相当的积极效应,理应继续优化。当然,对于老师的弹性工作,不少家长也心生一定担忧,比如谁来带班服务,如果主科老师参与课后服务的频次减少,托管质量是否随之下降?
开展课后服务的初衷,就是为孩子营造更加良性的成长天地。这个过程中,各方的诉求和期待都要考虑,只有找到了平衡的艺术,才能让这一安排可持续地推行下去。主管部门和广大学校不妨就家长们对课后服务的诉求,还有广大老师的意见再摸摸底,统筹好经费安排、师资力量,也可多引入社会资源,全力找到兼顾之法,才能事半功倍,以更优质的课后服务为学生们托好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流程编辑:U016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