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孩子现在头可以活动了,还学会翻身了,谢谢医生们救了孩子的命!”近日,仔仔的父母带着她来首都儿科研究所拆线,不满半岁的仔仔,一个月前在该院接受了畸胎瘤手术。术后的仔仔恢复良好,父母满是感激地为医院送上两面锦旗。
仔仔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3斤,而肿瘤却有将近1斤。为了能治好仔仔的病,今年年初,仔仔的家人先是去了当地儿童医院,而后又去了省级儿童医院,医生们都认为肿物巨大、手术风险较高,没有治疗办法。家人没有放弃,又辗转多家医院,同样被告知肿物过大,周围重要组织可能受累,手术难度太大。
随着孩子的包块逐渐增大,2月初,家人带着仔仔来到首儿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此时的肿物已经比成年人的拳头还大了。接诊医生为仔仔查体、了解检查报告后,立即联系了头颈部肿瘤手术经验丰富的首儿所副所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邰隽。
邰隽立即联系多家医院进行病理会诊。经会诊后,他表示,肿物持续增长压迫气道,导致孩子呼吸及吞咽受影响,尽快手术是最好的选择。2月20日,仔仔经绿色通道收治入院,第一时间完善了头颈胸腹部的核磁、CT、超声等术前检查。同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申请多学科会诊,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胸部及肿瘤外科、普通(新生儿)外科、介入血管瘤科、口腔科、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的主任们对手术路径、围手术期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肿物体积过大,与头颈胸部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周围的肌肉及腺体关系密切,术中完整切除瘤体并且保留这些组织,是这次手术的关键。”经反复斟酌考量,邰隽决定术中采用双颅神经监测技术,即喉返神经和面神经监测技术,以保证仔仔的术中安全。
手术期初较为顺利,但在处理肿物与颈部相连的根蒂部位时,手术的节奏被迫慢了下来。肿物与周围组织附着很广,为了避免正常组织受到损伤,邰隽使出拿手的“绣花功夫”。历经3个半小时,17×15×7厘米、重量接近1.3公斤的肿物被完整剥离。通过术中神经监测仪显示,肿物周围受压相关神经保护得很好,神经功能一切正常。
为了减少瘢痕,让仔仔后期的伤口更为美观,该院介入血管瘤科美容缝合经验丰富的医生李三林设计了切口,切除了冗余的皮肤,细密地缝合皮肤创面,尽量将切口隐藏在颈部皮肤皱褶处,整个缝合过程历时近3个小时得以完成。“谢谢医生,谢谢!为了孩子,你们辛苦了!”得知手术成功,仔仔的奶奶向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术后第8天,“卸掉”颈部肿物的仔仔“轻装”出院,这时术后病理回报“完整切除的畸胎瘤”。如今,术后的仔仔恢复良好,已脱离呼吸机、拔除胃管,恢复了自主经口饮食,局部肿胀也逐渐消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实习记者 柴嵘
流程编辑:u02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