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时值“全球幸福日”,某国际知名民调机构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在32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中国人的幸福感指数最高。消息传来,有网友欣然一笑,也有人自我调侃:我怕是又“被幸福”了?
平心而论,“幸福”是一种细腻的主观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觉得幸福是无烦事挂心,有人认为幸福是努力有所成,也有人感慨幸福就是晨间妈妈准备早餐的香气、晚归时自家窗前透出的灯光……幸福是大家心底的朴素追求,但由于所在地域、生活经历不同,或所处阶段、面临遭际各异,又或者单单出于个体性格、价值取向的不同,每个人对幸福内涵的理解参差多样,对于“是否幸福”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就像沙漠中看到“半杯水”,有人觉得“还有半杯”充满希望,也会有人认为“只剩半杯”焦虑异常,这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道理。
幸不幸福,是衡量生活状态的重要指标,但从来都只有自己最有发言权。就我国来说,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之下,对“幸福”的理解显然会带有鲜明的群体特征。但正是这种复杂的舆论场,对所有人都是现实的考验。置身紧密联结的社会,无论是个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评价体系,或大或小的议论声浪。从他者的视角,以别人的标尺,肯定会有五花八门的解读,有赞有贬都很正常。众声喧哗之下,如若一听风吹草动便悲喜由人、大受影响,这种“过山车般”的心理状态,对于自己发展态势终究是一种打扰。反之,摒弃耳旁风雨,一心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才能最快接近自己认定的幸福。这种排除干扰、一心向前的自信与定力,是每一位逐梦者都需要的。
历经数十年高速发展,今日中国的发展成绩世所瞩目。可以说,今天绝大多数国民的生活,都是前人所无从想象的。进步无比真实,期待与困难同样真实。一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我们社会的许多方面仍有不完美处,向前发展的压力阻力,丝毫不逊于往日。某种程度上,这种“成长的烦恼”伴随着每一个向上发展的个体,国如此,社会如此,人亦如此。与其过分执着于幸不幸福的答案,倒不如换个思路——从“幸福”中汲取肯定能量,从“不幸福”中倾听问题所在,沿着既定的道路往前奔,努力修复不完美,明天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蛰伏20多年才迎来爆红的演员张颂文,曾在一段演讲中称,“每个人都可能不被人注目,像绿植一样根扎得越深,枝丫才能扬得越高。”幸福的定义不同,但通往幸福的途径却是大同小异的。在自己一生的“剧本”里,向下扎根、努力生长,终究会开出幸福的花朵。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杜梨
流程编辑:u02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