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景一鸣
【资料图】
丰台区芳城园一区1号楼的底商是一家综合医院。楼上是居民的家,楼下是患者的病房,这样的毗邻关系在北京不多见。虽然医院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就医便利,却一直与本楼的居民矛盾不断。这几年很多居民都在半夜被恶臭呛醒过,多方寻找,目标集中在了该楼地下三层的一座污水处理站,它不仅与居民生活用水泵房仅隔着一道门,而且排气管道直接插在了居民楼的风道里。让人不解的是,一番投诉协调后,各监管部门似乎都撇清了与此事的责任,被臭气熏了多年的居民下一步该找谁说理呢?
污水处理站的清掏作业方式很原始,没有任何密闭手段。
缘起
藏在地下三层的“黑箱子”
后半夜,居民老李又被臭味给呛醒了,提着鼻子到处闻:“今儿晚上这臭味怎么像是从电灯的开关里冒出来的?”窗户、地漏、水池子……老李看哪儿都可疑,臭气真正的源头在哪呢?
少说两年了,老李起初以为是自己家的问题,后来逢邻居聊天就多问一嘴,竟然发现在芳城园一区1号楼里,后半夜闻见臭味是普遍现象,即便住在高层也难幸免。维权群里的居民现今已超过了200人,每个人都代表一个家庭,在居民的讨论声中,楼下的医院成了居民怀疑的焦点。
这栋楼的一层二层以及地下的三层空间,都属于商业用房,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从1999年起租用至今。居民印象中原本只占一层空间的小医院近年来不断发展扩张,现在地上一层有门诊,地上二层有住院病房,地下空间还有各种设备设施。“过去医院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臭味让大家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这家医院。当然不能凭白‘泼脏水’,我们得查!”居民说。
一次偶然,居民老莫循着臭味到了地下三层,七拐八拐撞见了地下室里的“黑箱子”,大约长4米,宽3米,高1.5米,在局促的地下空间里,这个庞然大物散发着臭味,和在家里闻见的那股味相仿。于是老莫喊上懂工程的朋友一起再来看,终于弄明白了:这是一座污水处理站,该设备一端管道所连接的是一墙之隔的化粪池。居民楼的物业证实,化粪池是该楼设计规划当中就有的,用途是处理该楼商业用房的污水。
“所以这个化粪池就是医院在用,加一座污水处理站好让排污达标呗。”老莫的推测在2月26日居民代表与居民楼物业的议事过程中得到了印证。之所以总是在后半夜飘散臭味,可能和污水处理站运行的时间段有关。
“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就想亲眼看看,如果这真是有个污水处理站,想办法止住臭味不就得了么。”居民代表的诉求得到了居民楼物业的支持。
调查
难打开的一道门
2月26日下午,居民楼物业工作人员联系了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随后医院工作人员引路,多位居民代表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位于地下三层的污水处理站。现场的景象让居民大跌眼镜。
在设置了化粪池的房间里,恶臭令人窒息,化粪池里满是黑水,池子上面仅仅是压了一块简陋的板子。走出房间,大家把目光聚焦在这个“黑箱子”上。有居民提出,污水处理站如果是完全密闭的,会产生沼气,有安全隐患,它必然得有透气的管子。四下一找,还真找到了,有一面墙上挡着木板,有管子通过木板上凿开的洞伸向了另一侧。这洞凿得很不规整,居民抠开了堵在洞口的塑料泡沫后惊呆了:另一侧正是居民楼的风道,“臭味不就是从这跑上去的吗!”
污水处理站的管子直接插入到居民楼的风道里。
其实当天居民代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管道上,而忽略了一道门。3月1日,居民代表再次来现场查看时注意到,在距离污水处理站大约5米的地方有个大门紧锁的房间,门上标注着“机房重地”。
这门里是什么?是医院的设备,还是居民楼的设备?现场无论是院方还是物业的工作人员都说不清楚,也不能打开这扇门。无奈之下,居民只好报警,在民警的监督下,这道大门终于被打开,居民惊呆了:在这扇门后的是二次供水设备,这个房间其实是居民生活用水的泵房。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居民的诉求升级了:从止住臭味变成了拆除“黑箱子”。
医院用的化粪池、污水处理站能不能挨着居民生活用水泵房?记者查询了大量的资料。从居民生活用水泵房的角度看,在1989年4月1日修订后开始实施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中就提到,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米,离建筑物净距离不宜小于5米。相关法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在该标准的最新版本中,更明确规定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及生活给水设施,不应设置于与厕所、垃圾间、污(废)水泵房、污(废)水处理机房及其他污染源毗邻的房间内。再从污水处理站的角度看,在《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当中也明确规定,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之间应设绿化防护带或隔离带,以减少臭气和噪音对病人或居民的干扰。
芳城园一区1号楼居民因此忧心忡忡:“没有科学的隔离措施,污水处理站离水泵房这么近,还往风道里排气,对我们的生活能没影响吗?”还有居民提到,水泵房是要保持清洁的,现在设有污水处理站的“污染区”,成了进出水泵房的必经之路。
追溯
多年积怨结成的“冰”
真正把居民的情绪从焦虑转化为愤怒的事情发生在3月14日。晚10点多居民又闻到了臭味,于是下楼查看,发现两辆吸污车开到了楼前,随车的多名工人到了地下三层,开始了污水处理站的清掏作业。居民全程“观摩”了清掏过程。面对质疑,清掏工人还与居民发生了口角。
由于地下空间狭小,吸污车开不到污水处理站近前,更谈不上密闭作业,清掏工人采用了一种非常原始的清掏作业模式,居民称之为“掏大粪”。只见有工人爬到了污水处理站顶端,掀开盖子以后,用系着绳子的小铁桶把里头的黑水提上来,然后灌到垃圾箱里,他们使用的垃圾箱并不是什么特殊设备,不过是小区里常见的塑料垃圾箱而已。随着工人一提一倒,污水翻腾,现场臭不可闻,黑色的飞沫四处飘散。一头是居民生活用水泵房,另一头是老楼的风道,居民直说看得头皮发麻,令人作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和医院之间产生矛盾不是第一次了。”回顾过往,矛盾不断,居民倒了一肚子苦水。比如医院的诊疗项目增加了,开始治疗很多复杂疾病,出现过患者不幸去世的情况,转运遗体的车辆过去经常在小区里转。居民尤其是老人看见绑着黄花的殡仪车在小区进进出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记者查询了该医院的各类相关资质证书,从丰台区民政部门审批的“丰民民许准变字[2020]29号”文件看到,2020年该医院在业务范围变更申请过程中,预设立的医疗专业科室达到将近30个。其中放射科、肿瘤科等科室该不该出现在这栋楼里成为居民多年心病。
还有居民提到,过去这家医院还有中药房,设置的位置就在如今污水处理站的旁边,熬药的味道不时飘到居民楼里,特别难闻。“过去这些问题随着各监管部门的齐抓共管都一件件解决了,特别是中药房搬走了,我们想着这次污水处理站的事情,相关部门能不能出手相助。”
协商
踢回原点的“皮球”
3月份,居民开始集中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反映污水处理站的问题,这些诉求件被派到了这家医院和居民楼物业,还包括物业单位的上级单位首开集团,以及丰台区的生态环境、住建、规划、卫生等各监管部门。根据接诉即办要求,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有的到达现场调查核实并和居民座谈,有的通过电话或书面的形式给予居民明确答复。然而居民发现,折腾了半个多月,现在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医用的化粪池污水横流,池子上只是加了一块简陋的盖板。
起初医院方面称,医院所在的楼和居民楼是两栋楼,不存在居民楼里开医院影响居民的提法。因为芳城园一区1号楼地上两层和地下三层属于商业用房,是有独立产权的,并不属于居民楼的一部分。对于这样的说法,市规自委丰台分局工作人员在现场座谈时立刻反驳:“我们现在说的不是房产证的事,而是医院和居民同处在一栋建筑物里这个事实。”
而居民楼物业则提出,芳城园一区1号楼里有两家物业服务单位,居民楼和商业用房的物业服务是分开的。商业用房有独立产权,没有占用居民的公摊面积。“污水处理站是服务医院的,这就好比人家在自己家里了添置了件设备。”
那么,安装这样的设备有没有相关审批呢?现在院方能够向各监管部门出示的文件是2021年1月19日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印发的《关于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记者查询该医院资质证书时发现,2021年1月10日,该医院经营出现一个项目,包括床位68张,牙椅4张、废气集气处理装置1套、其中提到有污水处理站一座。这一内容与批复文件内容吻合。对此,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审批科解释,他们审批的是设备设施的工艺,比如医疗废水是否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后再排放,强化消毒等工艺是否达标,这些工艺是否可行等等。至于设备的建设、材料、位置等问题,在环保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当中没有明确要求,不在审批范围内。相关问题应该向住建部门求证。
丰台区住建委工程科工作人员明确表态,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住建部门没有审批过,也没有权限审批。“我们去现场调查核实了,审批应该是规划部门的事情。”
“我们没有审批过这个项目。”市规自委丰台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芳城园一区1号楼,规划部门所审批的内容是设备用房、设备泵房、设备机房,是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审批,而污水处理站不是建筑,属于设备设施,不在审批范围内。
在居民的投诉过程中,丰台区卫建委也给了答复,工作人员说,我们对医疗机构的校验,要看的是医院的基本标准和诊疗行为,而不是医院、设备的选址。
“谁审批谁监管啊。”兜了一大圈,各监管部门亮明了态度,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那份《关于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环境影响报告难道考量的不是周边环境?”居民只好抓住这份文件,询问当年环评报告当中为何不重点评估污水处理站紧挨着居民生活用水泵房、居民楼风道的事情。对此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审批科工作人员表示,当时看现场的和审批的是前一任工作人员,具体有没有开专家会、怎么审的报告需要再核实。而居民楼物业方也表示,该物业服务单位是从2022年1月1日才开始负责芳城园一区1号楼物业服务工作的,之前的问题需要找上一家物业服务单位再核实。
协调期间,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一家环境监测公司对医院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情况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显示排放达标。居民对这样的检测不认可:“那就是说,这个臭味我们应该忍着了?”
截至发稿时,院方表示已经采取了部分设备密封措施,购置了活性炭相关的净化设备。但这样的处理能否彻底解决污水处理站运行、清掏等环节当中给居民带来的影响,目前居民仍保持怀疑态度。
记者手记
少兜圈子 多担责任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和协调,记者发现各相关部门、单位和居民虽然多次坐到了同一张“谈判桌”前,但各说各的而从未形成合力。
从始至终,居民关心的问题都是臭味给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而院方说的是医院租用的建筑有独立产权,各监管部门考虑的是各自在审批环节当中是否存在过失,以及污水处理站的排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大家说的都不是一件事。
记者咨询了多位律师,梳理整合律师意见后得到了一个解题思路:各方想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调整出发点:站在居民角度想,消除臭味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是诉求的核心。居民在提出合理诉求的同时要保持冷静,毕竟医院的性质特殊,也需要考虑到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
《民法典》中对相邻权问题有明确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很显然,相邻权不是单方的事情,要考虑侵害是否发生,也要考虑容忍度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考量,相邻权是居民提出合理诉求的重要抓手。
而站在医院和各方监管的角度,处理这一问题不能仅考虑排放标准,法律不是最高标准,而是底线。如果碰触了这个底线,相信这个问题应该早就解决了。现在应该思考的是医院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是否能勇于担当,解决相邻居民的合理诉求。而各监管部门手上不只有法律条文,也有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各方能否把智慧凝聚到一起,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妥善解决污水处理站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