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沉睡的壁画通过数字技术已经“动”了起来;香山旁还“藏”着个北法海寺,如今已活化利用成了西山方志书院;“驼铃古道”模式口18个主力院落、74家沿街商铺开业……西山文化带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日前,市政协赴西山文化带调研,委员们建议,文体、文旅融合盘活西山文化资源,串起西山文化带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资料图片)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商旅纵横盛景重现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东西向的模式口龙形大街是北京通向塞外的“驼铃古道”,法海寺、承恩寺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点缀其中。委员们实地考察了“古道斯存”院落改造运营情况及街区环境整治,了解文物活化利用、活态传承的情况,还实地调研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
“如今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有18个主力院落、74家沿街商铺开业,京西古道往昔商旅纵横盛景重现。”模式口街区运营部门负责人介绍。
在由原西山翠林茶社改建而成的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委员们感受着法海寺大雄宝殿十铺壁画活化的数字展示。
“沉睡”的壁画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能原比例还原壁画真迹,还能动态高清展示局部细节。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全程观展时长可达4小时以上。沉浸式的观展形式,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历史文化艺术体验。”石景山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北法海寺活化利用成西山方志书院
法海寺大名鼎鼎,香山旁“藏”着的北法海寺却知者甚寥。在位于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所属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万安山麓,委员们探访北法海寺活化利用建设的西山方志书院。
北法海寺坐西朝东,始建于元代,历经八百年,元、明时均称弘教寺,清顺治十七年重修后改称法海寺,因与石景山的法海寺南北对应,有了“北法海寺”之称,经过康乾年间不断修葺扩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庙宇。
寺庙里保存的“示禁碑”显示,“敕赐万安山法海禅寺四至界址:东至山门塔,南至龙泉岭,西至山顶,北至香山”,由此可见当初寺院之宏大。
北法海寺约毁于20世纪40年代,主庙区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2015年至2019年,北京市实施两期北法海寺遗址保护工程。如今寺庙里还保存有顺治皇帝御题“敬佛”碑,碑身上刻着“西天东土利达佛祖之图”,是研究佛教禅宗传法脉系不可多得的材料,后罩楼(原藏经阁位置)后的“弘教禅林”摩崖石刻,则是元、明时期弘教寺的见证。
“完成全部遗址修缮后的北法海寺,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活化利用成西山方志书院。”西山林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这里布展了“方志文化展”“首都园林绿化建设展”“传统生态文化展”等展览,并设有弘林讲堂、西山印记馆、森林文化体验馆等。北京市是如何从“沙漠化边缘城市”一步步变成现在百万森林绕京城?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为何不烧“种树之书”?方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在这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聚焦三个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开展调研协商
委员们调研后表示,遗址保护后的北法海寺,已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一个重要的文化亮点,对有效保护文物、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特别是把北侧香山寺庙带和南侧八大处寺庙带衔接起来,产生集群效应。西山文化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将之与户外体育运动、旅游融合,盘活西山文化资源,串起西山文化带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加强三个文化带保护与发展,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协商议政是市政协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协商调研将通过开设文化讲堂、实地考察、协商交流等形式,组织专家和委员围绕统筹推进三个文化带保护发展,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守护好北京千年古都历史文脉建言献策。调研结束后,还将召开议政会,并将议政成果形成综合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孙颖 摄
(原标题:香山旁“藏”着北法海寺!跟着市政协调研西山文化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颖
流程编辑:u027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