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机遇面前,希望面前,好好地锻炼……”这首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主题曲《前》,听起来特别振奋人心。它鼓励年轻人同心合力,把握机遇创建更繁荣更团结的香港。对于从4岁就开始学小提琴的我来说,这首歌同样震撼,每次演绎时都心潮澎湃。
我叫李泽森,是一名“00后”港生,目前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读大三。很多人刚认识我时,都觉得我的普通话说得过于标准,以至于不太像是从香港来的。其实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有时跟同学聊着聊着,一不留神,“港普”就暴露了。
李泽森向校领导汇报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ASIC)“中国—智利青年交流活动”详情
【资料图】
说起我普通话好的原因,要感谢我的父母。我出生于2002年,那时香港已经回归,妈妈觉得我应该尽快同内地“接轨”,便早早教我学普通话。和其他香港孩子不同,我是先学会的普通话,之后才学会的广东话、英语。
李泽森(右二)参加清华大学“25年,紫荆花开”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专场音乐会
不仅如此,我儿时就随父母多次来北京旅游,还参观过清华园,似乎跟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萌生了到祖国首都求学的想法。
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一周年庆典演出后,李泽森与该院院长丘成桐教授合影
香港是国际化大都会,孩子们在“两文三语”的环境里长大。我所在的拔萃男书院,一直推行相对西式的教育,同学们大多选择留港或出国深造。我之所以下决心来内地上大学,学习国际关系专业,还因为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2019年“修例风波”爆发,乱港分子和外部敌对势力勾连,香港社会遭到严重破坏,“黑暴”肆虐。身为香港青年,我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保护家园。同时,我们也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香港故事,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
李泽森4岁学习小提琴,中学时是拔萃男书院乐团首席
2020年正式来到清华,一切都很新鲜,又很亲切。我主动申请入住四人宿舍,三位室友分别来自河南、安徽、重庆,他们教会了我骑自行车,还邀请我到他们的家乡去玩,每个人都很热情。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我们是同一个祖先,流着同样的血,我们是一家人。
李泽森在大学室友帮助下学会骑自行车
除了珍贵的同窗情谊,清华也给了我展示音乐才华的舞台。我有幸成为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建队30年来的第一位香港籍首席,随团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地演出,更荣幸有机会跟钢琴大师郎朗同台合奏。
2021年5月,李泽森和郎朗同台演奏《我和我的祖国》
在交响乐队,我第一次接触到许多民族风的乐曲,像《红旗颂》《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每次排练前,我都会搜索它们的创作背景,了解背后的故事。这样在演奏时,我眼前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乐曲中的那些景象。
李泽森在202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交流活动”中演奏《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很喜欢《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曲子,它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力量。作为港人,我觉得它也可以表达出对香港未来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通过音乐这种载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那些饱含中国故事的曲目,也可以让香港的年轻人感知祖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我想,音乐能够在香港和内地同胞、特别是青年人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两地民心相通。
李泽森亮相英语节目《少年会客厅》
最近,我和队友们正为4月下旬举办的蜂鸟音乐比赛积极排练。我们白天有课、有活动,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排练,有时回到宿舍已近午夜。虽然忙碌辛苦,但我们甘之如饴。
李泽森和队友们在排练
来清华读书两年多,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展望未来,我计划留校读研并争取能跨专业,今后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好地用所学所长服务香港,报效祖国。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首席、港籍学生李泽森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琪鹏
流程编辑:U031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