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内绿意盎然。
西三旗(金隅)科技园,目光所见鸟语花香、绿地环绕,抬头是高大气派的研发楼。
午休时分,这里上班的科技人才在园区内悠闲散步,目光所见都是鸟语花香、绿地环绕的春色,抬头是高大气派的研发楼。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花园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园区内的研发楼极具设计感,如同科幻电影场景。
“谁能想到,这片区域曾经是飞沙走石的建材城!”园区入口处,负责园区开发运营的金隅程远开发公司工程部管理人员杜军翻起了手机的老照片,陷入了回忆。“咱们脚下的位置曾经是混凝土制品一厂的锅炉房,还堆着煤堆呢!”他感慨,建材城这些年来变化太大了,“一天一个样”。
昔日的砖厂厂房。
自1992年7月因工作调动来到建材城后,杜军在这里“扎根儿”工作生活了31年,多数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都有他的参与。他见证了老厂区变建设工地再到科技园区的全过程,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
曾经建材城的老员工杜军(左一)、翔牌公司的老员工胡长春(左二)、王永宁亲历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的今夕变迁,感慨不已。
翔牌、涂料厂、科实五金、三重镜业……市属国企金隅集团旗下的工厂和技校,曾是建材城区域的“主人”,为首都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翔牌公司前身是老北京砖厂,回龙观和天通苑的住宅都用上了我们生产的砖和墙体材料等建材,产量在全市数一数二!”翔牌公司老员工胡长春曾经负责建材质量管理,提起老厂辉煌的历史时,语气里满是自豪。
不过对于1989年毕业后分配入厂的老员工王永宁来说,刚来到建材城时她难掩失望之情。“从德胜门来这儿只有一趟公交,没有高速路,板路上都是石子,车开起来咯噔咯噔的。”她还记得第一次来上班的情形:“路很窄,汽车要错车旁边骑车的人就得下车,路边就是排水沟,路过麦子地玉米地,就是一片荒芜的厂区。”
王永宁负责质检,时常都要到厂房一线取样,车间内温度很高,她的鞋底常被烫坏,豆大的汗珠直往地上滴。一线忙碌的工人们蓬头垢面,厂房外积下一层厚厚的尘土,没有人在休息时到厂区外散步,工人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随着建材城区域修建起市政道路,逐渐盖起了住宅小区,这里人气儿渐旺。成堆的建材、轰隆隆响的生产线和汗流浃背的工人,是建材城区域的日常场景。传统生产方式不适应北京城市发展的需要,自2009年起,传统建材企业陆续关停搬迁。
科技园内入驻的科技企业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一面大屏幕正展示产业大数据。
“建材厂”走了,“高精尖”接棒。传统建材企业疏解腾退后完成“腾笼换鸟”,变身为“高精尖”产业园区,实现从“瓦片”到“芯片”的蜕变。先期投用的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一期6栋研发楼去年底率先迎来科研人才的到来,二期将于今年6月竣工交付,多家科技类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
从事信息安全的北京信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区内,年轻的研发人员正在讨论产品,腾笼换鸟后的建材城变身科研人员贡献才智的地方。
老员工的人生轨迹,也随着建材城的变迁而改变。
在园区一家科技企业内,杜军向工作人员了解企业需求。
杜军坚守西三旗,负责科技园一二期的前期开发和土建建设工作,每天都在现场盯着工期进度;胡长春调动到大厂金隅工业园区工作两年后,回到了熟悉的西三旗负责宣传工作,打交道的对象从砖瓦砂石变成了企业客户和新闻媒体;王永宁选择了留守,在金隅程远公司综合办公室从事人力资源等行政工作,以另外一种身份见证建材城的发展。
缓解区域职住平衡成为建材城区域的一大特色,这里近些年来建成了人才公寓、小学和幼儿园,还将配套建设邮局、医院、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等,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促进西三旗区域均衡发展、转型提升。原混凝土制品二厂土地将于5月建成“华润万象汇”商场,进一步提升西三旗区域内生活服务配套水平。
“之前很多人提到西三旗建材城,都和砖厂画等号,现在新来公司的员工都知道这里有座科技园,大楼很漂亮,区域品质大大提升。”王永宁喜出望外地发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来到西三旗工作生活。胡长春的一句话代表了众多建材城老员工的心声:“我们既是区域转型升级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心中倍感自豪!”
老砖厂的旧址上,工业记忆得以保留。
奔走在科技园二期的施工冲刺现场,杜军对建材城区域有着新期待:“从瓦片到芯片,从玉米到纳米,希望这里全方面实现城市更新,更多人在西三旗安居乐业。”
摄/本报记者 武亦彬
(原标题:建材城变身“高精尖”)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潘福达 武亦彬
流程编辑:u02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