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征集令,召唤来了一群老姐妹,虽年过花甲,但个个精神焕发。有曾经站柜台的售货员、有盖大楼的“铁姑娘”,还有不少老街坊。他们齐聚一堂,希望通过自己手中的一些有意义的物件为西单商场留住“那些记忆”。
职工热火朝天地帮忙盖“争气楼”。
那些故事
(资料图)
范竹贤
站柜台的顺口溜
“我刚来那会儿,还没有这楼呢,就是小二层,门脸也窄,但是人可不少。”看着一屋子的老熟人,范竹贤打开了话匣子。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入职西单商场,经历了商场的“撂地”时代。指着展板上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她回忆起了曾经的岁月。“来了都得先学站柜台,一个班八小时,没工夫‘偷懒’。”
别看经营品类和面积远不如现在,那时候的繁华却超过如今。两排柜台囊括衣食住行,十几个部门涵盖销售、后勤。如今“过时”的针头线脑,却是当时京城百姓最热衷的俏货之一。“那时候,针头线脑不是哪儿都有的,西单商场东西全,老百姓都认。”范竹贤站过针线、搪瓷、童装等柜台。她和同事们摸索出了售货员的工作诀窍若干条,能帮助小徒弟快速上手。“一人站中间,两人站两边。顾客都能照顾到,还能防止老聊天。”几十年过去了,范竹贤还能说起当年的顺口溜。
魏九菊
唱收唱付的吆喝声
顾客多、货物多、手续多、现金找零多。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各式各样的稀罕物登陆西单商场,吸引百姓前来抢购,商场也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
“为买一双大眼儿棉鞋,一位丰台的顾客早上七点多就到了商场门口,生怕来晚了排不上。”老售货员魏九菊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尽管皮鞋、手表、无线电收音机已不少见,可货源仍不丰富。尤其是一些高端货,总会引起“疯抢”,来货时,她们都害怕在柜台售货。“卸货以后直接在小广场或者找个空地就开始卖,半天就卖光。要是摆柜台上,真怕顾客给挤坏了。”
当时,买东西需要凭票、凭证。面对大量的钱款、货物,售货员们需要眼明手快,不能有差错。为了准确,魏九菊和同事们一手钱一手货,唱收唱付。因此,在当时的西单商场内,都可以听到如饭馆跑堂一样的“吆喝”。“一块手表,收您五张工业券,二十元整,找零一元,当面点清。”
更加神奇的是,在柜台与收银台上方,有一条条用钢丝穿成的“电通道”。每一单结清后,魏九菊都会把钱款、票证、单据夹在一起,往钢丝上一夹,缓缓传输到收银台。“那时候虽然没有电脑,可我们有窍门、有手艺,不但东西吸引人,服务更是让每一位顾客都满意。”
老街坊王庆华保存的送交捡拾物收据。
翻看老照片追忆岁月变迁。本报记者 方非摄
那些汗水
售货员兼当“小工”盖起“争气楼”
地下一层仓库,老售货员穆庆宁抚摸着墙面的红砖,激动地招呼:“你们快看,这是咱们盖‘争气楼’时候的砖呢,我当时就拉过砖。”
这些红砖背后藏着一段特别争气的往事。1972年,有外国政要来京访问,走访了北京的各大商场。在西单商场里,随行记者的镁光灯记录下当时商场的样子。楼体老化、墙身裂缝、经营面积不足,每一张照片都让当时的员工们心里憋了一口气。
“当时领导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商场的发展会受限,与其在原有基础上小修小补,不如盖一座新楼,让商场实现质的飞跃。”范竹贤说。按照规划,新大楼是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面积3.2万平方米的“巨物”,而当时商场的千余名员工,谁都没有干建筑的经验。
“当时请了40多位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给我们搞培训,学了一个多月才陆续上工地干活。”穆庆宁回忆。
当时,商场抽调了约300名员工,大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当起了壮工,都是十六七的姑娘、小伙,个个比着干。黑白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在一片大干快干中,一位姑娘却在工地哭了鼻子。“为什么不让我上?我也能抡锤、砸夯。”说这话的正是穆庆宁,看着小伙子们干得起劲,这位姑娘也来请战。“女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吃不消,而且有危险。”好心的劝慰反而让穆庆宁哭了鼻子,她回去后拉着几位姐妹组成了女子突击队,专门给男同胞们运沙、拉砖。
如今,商场的资料中还保留着穆庆宁拉砖的照片,而现在的西单商场主体建筑,仍是当年他们用6年时间,一锹一锹盖起来的“争气楼”。
那些缘分
商场是孩子的“乐园”
站柜台的窍门,“全盛”时期的故事,盖楼时的记忆……桩桩件件都是这次征集令要收集的内容。从4月20日发出征集令至今,商场已经收到老故事、照片、实物30余件。其中,最特殊的当属一叠微微泛黄、保存完整的送交捡拾物收据,足有二十多张。展开其中一张,只见上面写着:“兹收到王庆华同志捡拾物品人民币三分。”底下还有西单商场派出所的公章。
“那时候我家就住商场附近,每天都和小伙伴们到里面玩捉迷藏,经常能在商场里捡到各种东西。”说话的正是王庆华。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西单商场就是周边孩子的“乐园”。在他的记忆中,这里人多、热闹,稀罕物琳琅满目,每天不来转一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每一次捡到东西交给警察,都会换回一张送交捡拾物收据。而这,也成了王庆华和西单商场缘分的见证。听说商场在征集老物件、老故事,他迫不及待登门,把留存的收据送来。“希望这些物件能在未来转型升级后的商场里展出,我家里还有那时候的工业券,下次也带过来。”王庆华说。
■手记
为新商场注入不老“灵魂”
一张捡拾物收据,见证了曾经的人流如织。一段站柜台小窍门,道出了老“西单人”的敬业精神。一张拉砖的黑白照片,记录着曾经的姑娘、小伙如何在“争气楼”工地上挥洒青春。
此次的征集令将持续到5月31日。未来,收集来的实物、音像、故事等将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转型升级后的新西单商场中。
西单商场已启动升级更新,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时代创新标杆”为核心定位,围绕动感、品质、科技、人文的核心主线,构建集时尚零售、品质餐饮、社群娱乐、人文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助力提升西单商圈整体商业形象,满足消费者“沉浸+体验”新型购物需求。
“我们将以此次征集为契机,持续收集属于西单商场的‘独家记忆’,让它们在未来成为新商场的组成部分,焕发第二春。”相关负责人说。
老照片由西单商场提供
(原标题:西单老商场发出征集令:这些老照片、老物件、小故事带来独家记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方非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