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5月26日,著名藏书家、高级编辑姜德明在京逝世,享年94岁。6月1日,在姜德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姜德明长子姜旗代表全家深情回顾父亲的一生:“他一生读书、淘书、藏书、品书、写书、出书,一生都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他非常勤奋,每天早上5点起床就开始工作,几十年如一日。”
姜德明1929年生于天津,1951年进入人民日报,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1986年后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工作。姜德明作品大都是围绕着书展开,《书摊梦寻》《文林枝叶》《梦书怀人录》《书衣百影》《姜德明序跋》《书边梦忆》《书和生活》《猎书偶记》《与巴金闲谈》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充满深厚文化积淀。
关于姜德明藏书的起源,姜旗说,他父亲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淘书了,家里给他买早点的钱,他常常省下来到天津天祥市场的楼上转悠,他中学时代淘来的杰克·伦敦的《雪虎》、钱钟书《围城》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姜德明去世后,他的书友们纷纷回忆和他交往的难忘瞬间。姜先生忘年交、书友萧跃华回忆说,他与姜德明相识于2014年,“从此经常打电话,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请教,也不怕影响先生休息;偶尔还会提些无理要求,令先生‘返工’(题跋)什么的。”萧跃华说,姜德明先生总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合作十分愉快。
当回忆起初次相见的情景时,萧跃华说:“他是个有心人,二十七八年的小报保存得完好如初;是个文化人,《书讯》办得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开明月刊》《自由月刊》一样书香四溢;是个精致人,书桌上干干净净,书柜里整整齐齐,即使钤印后夹上的小纸片也是那么的方方正正。”
作家李辉说,姜德明喜欢收藏“五四”时期作家们的签名本,曾有意无意之间搜寻到一些孤本、珍本。“这些不被重视的书,曾经受到冷落。可是,一种对文化的特殊情感,才使老姜具有与众不同的眼光,了解它们本身应有的价值。”李辉特别提到,姜德明先生珍藏大量文化前辈写给他的信,分别用文件夹将它们一一整理出来,“一次,在他家中聊天,谈到高兴时,他拿出文件夹让我欣赏。叶圣陶、茅盾、俞平伯、巴金、孙犁……”
关于姜德明的文字生涯,萧跃华曾经做过深入探究,“姜先生入职人民日报社之初,就不去碰片面追求所谓史诗般效应的重大题材,不愿写那种人物和事件完全虚构的散文。”萧跃华总结道,姜德明先生习惯写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普通人,他笔下的“老戏骨”朱林逢(《在西安看“迷三县”》)、战斗中双目失明的士兵刘元林(《刘元林和他的妻子》)等小人物很接地气。“姜先生遵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创作准则:作家旅行应该乘三等车。他住旅馆、乘出租车、参观访问时特别低调特别留心,碰上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心灵受到触动,欲罢不能时就化为文字。”与此同时,他也写大人物,他笔下的巴金、臧克家、李健吾 、艾青、冰心充满着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生动又立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