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看:北京超99%老人想居家养老,为何“故土难离”?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06-05 08:54:52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吴楠 美编 耿争

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找答案——


(资料图片)

银龄时代,你想如何安享晚年?

当你老了,想如何安享人生的最后几十年?你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包含着哪些不可或缺的元素?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需要解答的“人生大事”。

北京市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 北京99%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该如何坦然面对“老”,如何做到舒心养老,是摆在你我面前的问题。

【调研样本】

高龄独居

就想在自己小屋里,过随心日子

核桃园南里5号院身处宣南腹地,一幢幢平房相连,勾勒出狭窄曲折的院落,容不得两人并肩。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更有一起走过几十年光阴的街坊邻居。

经过坐在门口聊天的老人、趴在墙脚犯懒的猫咪,胡同深处,是马秀琴的家。推开门,就能闻见扑鼻的香味,厨房里电蒸锅刚上气儿,里面是胡萝卜牛肉馅包子。

马秀琴准备吃“早午餐”。

“都是我做的!”马秀琴有些得意,虽然牙齿只剩下几颗,老人胃口不错,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想吃点什么就自己张罗。厨房里小锅小灶一应俱全,冰箱打开也是满满当当。

接近上午10点,这几个包子是马秀琴的“早午餐”。和大多数老人不一样,她习惯晚睡晚起,爱看回忆录、战争片、连续剧,每天得看电视到十一二点才睡觉。已是90岁高龄,就讲究个一切随心。

马秀琴一生未婚,1956年参加工作,是一名公交售票员。“年轻时候要强,年年都是组长。跟车时上去下来,提水拎桶的,可受过苦。父母去世得早,几个侄子是我帮忙带起来的。一来二去,把自己给耽误了。”令她欣慰的是,侄子很懂得感恩。每周都会来看望,给她买吃的、日用品。还嘱咐她别摔着碰着,要够什么高处的东西言语一声,自己马上就来。

2021年, 核桃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马秀琴也是社区重点关注对象。她不会用手机, 家里有社区安装的“一键呼”座机,冬天送来的电暖气。街坊邻居出门,也不忘来问问她,需要捎带些什么。“时不时就有人来问,马姨最近怎么样,都可惦记我呢!”

有时,马秀琴会去附近的超市购物,每每收款员询问年岁,她都回答“80多了”,已足够让对方赞叹。“这我要是说90,不得惊着他们!”如果说前些年还有对养老的担忧,上了岁数,老人反倒很知足。“眼睛多远都能看到电视,耳朵也不聋,不看病不吃药就是幸福。 我就想在自己的小屋里随心过日子,活一天是一天,过一天想一天。”

子女照料

有闺女的承诺,我心里踏实

穿过只有老街坊们才知道的“秘密通道”,便离开了极富生活气息的平房胡同。不远处,核桃园南里3号楼内,74岁的王淑芳拿着扫帚,正从顶层一圈圈向下打扫。红砖老楼虽有年头,在老人拾掇下,也维护得敞亮整洁。

王淑芳家位于二层,屋里洁白清爽。她和老伴都爱干净,志同道合过了一辈子,今年迎来了50周年的金婚纪念。“闺女给我俩买的鞋,花了快一千块呢!”

以往,闺女一家也跟老两口同住,随着外孙女长大,为了给孩子独立空间便搬走了。离得倒也不远, 属于“一碗汤”的距离。只是外孙女马上要中考,功课繁忙,闺女回来少了些。提起外孙女,老人很是骄傲。“孩子是我看大的,现在个头一米七二,成绩很好。”

闺女孝顺,小孩乖巧,王淑芳觉得自己没什么烦心事儿。“以前老伴血压高,我得过冠心病,但这些年状态挺好。”老两口现在的主题是,把生活安排充实,每天琢磨着去哪儿遛弯。王淑芳手机用得熟练,她带着老伴坐地铁去园博园,坐公交去涿州,还计划着去趟香山,坐一回西郊“小火车”。

另一方面,作为党员,王淑芳始终热心公益。刚退休那会儿,她就参与“一帮一”结对,照顾隔壁一位年长12岁的大姐。“她两个儿子都离得远,老伴去世得早,特别信任我,钥匙都放我家。”

以前,老大姐是楼门长,后来干不动,就让王淑芳接了棒。三年卡口值守,社区有点什么事儿,她从不推辞。包括义务扫楼,另外几个单元门也都有这样的热心邻居,大伙儿互相影响,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转眼间,隔壁大姐86岁了,最近在考察养老院。关于自己的养老,王淑芳也考虑过。老伴提出,以后走不动了就去养老院,但闺女不同意。“孩子说了,你俩不用着急, 将来我伺候你们,不就是吃吃喝喝,洗洗涮涮?你们看着我长大的还信不过,您就放心吧!”说这话时,王淑芳笑得一脸满足,“讨论完我心里就踏实了,现在就尽量把身体照顾好,给孩子减轻负担。”

发挥余热

自己力所能及时,努力帮帮儿孙

临近中午,核桃园社区养老驿站的配餐区,新鲜出炉的四菜一汤已经就位,饭菜飘出热腾腾香气。两名驿站工作人员按照订餐名单,将饭菜妥帖装进餐盒,放置在保温箱中,等待自行取餐的居民来拿餐。

核桃园社区常住人口3692人,常住老年人口1089人,老龄化程度高达近30%。每天,这家养老驿站要给100多位居民供餐,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即便没有事先订餐,居民也可以临时来买,两荤两素加上主食只要20多元,天天轮换不重样。

75岁的刘玉玲,拎着驿站统一发放的保温提兜来取餐。最近她尤其忙碌,老伴因为搬箱子不慎胸椎骨折,需要好好休养。有养老驿站解决中午这一餐,省了采买煮饭的麻烦,可以说帮了大忙。“我觉得挺好,油不是特别大,味道还不错。这么一盒,够我们俩吃了。”

刘玉玲来驿站取餐。

目前,刘玉玲还和女儿一家同住,但在五层,老两口爬楼越发吃力,又在西便门附近买了套低楼层的两居室。装修已经完成,过段时间就要搬进去了。

虽说以后分开住,因为外孙女才上三年级,远没到能离手的时候。女儿女婿工作忙、下班晚,刘玉玲少不得要常回来照顾。“接孩子放学、做晚饭,小孩口味刁,外面买的饺子都不吃,就吃我做的。姑爷的老父亲都85岁了,比我还大10岁呢,负担更重。”

对待这种忙碌,刘玉玲很释然。 在力所能及时,为子女、孙辈“发挥余热”,也是许多家庭都会经历的常态阶段。待岁数再大,她希望能在居家环境中,比较便捷地获得各方面帮助,也愿意为优质服务付费。“我本身就是独生子女,最近老伴病了,我弄他有些吃力,这方面能有些帮助就最好了。其实什么事儿还得自己想办法,以后老年人越来越多,都指着别人,是不是也不现实啊!”

社区关照

社区关心,让我们“空巢不空”

腿脚好的老人,可以自己来驿站取餐,如果需要配送到家,社区的送餐志愿者团队,也会风雨无阻为老人提供服务。

退休社工陈保国,年近七旬仍担任着社区公益委员。在他眼中,每天上门送餐,短短十几秒的接触,能够直观看到老人状态。若有异常,比如哪个老人叫不开门,打不通电话,可以及时上报,避免意外发生。

“咚咚咚”,进入广义街10号院内一幢居民楼,陈保国敲了几下门,一位身形魁梧的老爷子应声迎出。“您趁热吃”,将餐盒递到老人手中,他便赶着去送下一户。

这里住着于家琛和付振佩老两口,都已年过八旬。于家琛除了耳背,身体尚好,付振佩腰部做过手术,心脏还安了起搏器。因为怕摔跟头,平常很少出门,走路的话要推着带轮子的座椅作为辅助。

于家琛和付振佩老两口在用餐。

虽然生长在北京,和其他“老北京”不同的是,1958年,单位要求支援地方,将于家琛派往外地工作。到1996年退休,又将他调回北京安置。子女已在外地工作成家,就没有跟着一起回来。

随着年岁渐高,生活方面于家琛尚可照顾付振佩,但做饭愈发成为一种负担。驿站送餐,解决了这个难题。“吃了得有一年多,自从有了小饭桌,我们中午就不做饭了。正好她喜欢吃荤,我喜欢吃素,窝头搭配着粥,粗细粮都有。平时请小时工,过来打扫卫生就行。”

说话间,正巧一位小伙子前来探视。“小马可,你稍微减点肥啊!”付振佩拍着对方胳膊,亲热地打趣。这是负责广义街10号院内3幢居民楼的社区管片主任马可,对如同自己爷爷奶奶般的于家琛老两口,他尤其上心,时不常就会来敲敲门,问上几句。

“这儿的物业好,生活氛围浓,旁边还有宣武医院、中医医院,看病方便。 尤其社区特别关心我们,把我们当空巢老人,但 我们觉得空巢不空。”几年前,于家琛的单位曾想给他调换一处更大的房子,却被他拒绝了。“想一直住这儿,不动了。”

就近养老

家离得近,对老人是种安慰

从核桃园社区居委会一拐弯,一座二层小楼静静伫立在小巷深处,这便是位于报国寺西夹道2号院的善果养老照料中心。地段便利、心理贴近,这种根植社区的 中小型养老机构,一定程度上被视作居家养老的补充和延续

自2015年设立,善果养老院已开办8年,目前共83张床位,住了近70位老人。最大的102岁,平均年龄也有82.7岁。费用分为护理费、床位费、餐费三部分,根据老人自理程度,入住的房间类型,算下来每月费用从五六千元到一万出头,丰俭由人。

院长张海霞介绍,入住老人不少都是家在附近,或者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听说不错,自己便也住了进来。目前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也有能自理、半自理的,原因比较多样。“院里活动多,餐饮好。有的老人家里是平房,地面高高低低的,轮椅都很难推。有的跟子女住,也容易有矛盾冲突。”

83岁的沈奶奶,已经在善果住了好几年。她脊柱患病,平时需要坐轮椅。儿子岁数也大了,还有自己的家庭,照顾起来力不从心。老人住了个单人间,将屋里布置得温馨整洁,没事还会弹钢琴,上网课。弹起一些老歌时,护工们常常跟着合唱,成为养老院一景。

83岁的沈奶奶在善果养老照料中心。

80岁的郭爷爷,女儿在国外,儿子就在旁边的楼里住。上了岁数,老人头脑有些糊涂,脾气也大,以往在家时,其他人往往要“忍气吞声”。搬出来后,可能是距离产生美,儿子天天探视,老人情绪也好了不少。

在张海霞看来,老人考虑入住一家机构,护理服务水平是最需要关注的。最近院里请来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门为老人做康复,可以刷医保,很受老人欢迎。

另外,选择入院,老人确实需要一番心理建设。地段核心、交通方便的机构很有优势。“我们这里不是说过来住就不能走了,能自理的老人,由监护人和我们签好协议,平时出去转转买点东西,都是可以的。 家离得近,子女几分钟就走过来了,对老人也是种安慰”。

调研手记

让我触动的“故土难离”

社区蹲点期间,令记者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场景。

“换环境是个挺大的事儿。”有位社工谈起相熟的老人时称,这位老人独自住在6层,子女岁数也大,天天奔波爬楼给老人做饭有些吃不消。便在自家附近为老人租了套房,楼层低,照顾起来方便。但老人不愿意住,仍惦记着旧房子,偶尔趁子女不注意会悄悄回来。一次走到小区门口,不小心摔倒受伤了。

这位社工感慨,老人故土难离的情怀很重。她接触的居民中,提到去养老院,大伙儿都不太情愿。很多老人的想法是, 一旦离开家,再搬回来就难了。实在需要照料,最好能像上幼儿园一样,早上送晚上接,这几天不想去了,那就不去。但这种形态,对场地、医疗、管理各方面都有很高要求,放在社区,着实难度不小。 如果养老院能开辟部分场地、腾出部分人手,专门为老人办“日托班”,是否有探索的空间呢?

与此同时,社工们正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养老照料工作。负责养老工作的社工丁媛媛,一进入胡同夹道,坐在台阶上的老人们纷纷抬手和她打着招呼,她也能亲切叫出每位叔叔阿姨,看得出平时没少转悠。29岁的管片主任马可,反复向于家琛老两口叮嘱,有事随时找他,千万别觉得不好意思。“我打小也是奶奶看大的,您二位就跟我爷爷奶奶一样。”还有的社工说,给老人安装烟感报警器,要写紧急联系人,儿子能不能及时过来?老人忙说,那过不来,谁都没有咱社区快。

居家养老,是许多老人心中最大的愿望,也是人们最容易共情的柔软。但每个社区的硬件经济基础、需要照顾的老人数量、社工尽职尽责程度等千差万别,光靠社区出力,许多服务或许难以长久运行。市场行为介入、老人消费观念转变、子女认真履行赡养义务,多方合力才是可持续的养老之道。

关键词:

猜你喜欢

每日快看:北京超99%老人想居家养老,为何“故土难离”?

每日快看:北京超99%老人想居家养老,为何“故土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魏婧吴楠美编耿争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找答更多

2023-06-05 08:54:52
焦点热讯:F1西班牙大奖赛 周冠宇再次斩获2分

焦点热讯:F1西班牙大奖赛 周冠宇再次斩获2分

京报体育|记者李远飞北京时间6月4日夜,经过66圈的较量,效力F1阿尔法更多

2023-06-05 09:10:53
全球微动态丨中国男排迎来世联赛首战 这14名球员出战

全球微动态丨中国男排迎来世联赛首战 这14名球员

京报体育|记者卓然2023年世界男排联赛首站将于6月6日至11日在日本名古更多

2023-06-05 08:53:51
天天观速讯丨香格里拉对话会中国代表团专家:中国为和平合作发展而来

天天观速讯丨香格里拉对话会中国代表团专家:中国

6月4日,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闭幕。对话会结束后,中国代表团更多

2023-06-05 08:04:14
天天速读:“我无比确定,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天天速读:“我无比确定,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哪一刻让你觉得读书特别有用?这里有一个目前飞行高度约为400公里的答更多

2023-06-05 07:55:16
世界最新:苏丹冲突双方继续在喀土穆和达尔富尔等地激烈交火

世界最新:苏丹冲突双方继续在喀土穆和达尔富尔等

当地时间6月4日,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及其周边地区更多

2023-06-05 07:00:21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产品验证鉴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

昨天(4日),中国航发研制的“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在深圳通过产品验更多

2023-06-05 07:10:29
今日快讯:已致2死35伤,日本多地停水断电、列车停运!我使馆紧急提醒——

今日快讯:已致2死35伤,日本多地停水断电、列车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记者张力台风“玛娃”当地时间6月3日晚降级为温带更多

2023-06-05 05:58:21
赛前做足准备 进攻多点开花 中国女排世联赛首站展现进步

赛前做足准备 进攻多点开花 中国女排世联赛首站

京报体育|记者卓然4日,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以下简称“世联赛”)日本更多

2023-06-04 23:04:24
天津市委书记、市长再次到津南区局部地面沉降现场察看

天津市委书记、市长再次到津南区局部地面沉降现场

陈敏尔张工再次到津南区八里台镇局部地面沉降现场察看处置进展并在指挥更多

2023-06-04 23:07:09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

琼ICP备202200967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