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风景美丽,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人们的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也明显增多。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师乔薇提醒,大家在休闲玩乐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身边的一些小事,因为有不少人都是因为拿一些“小事”不当回事,最终生病且病情发展成急危重症,经过抢救性治疗才得以转危为安。
死亡动物需远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重症监护室曾接诊过一位环卫工人,他在清扫马路时发现一只已死亡的喜鹊,出于好奇,在未佩戴手套的情况下接触了喜鹊尸体,此后又未及时洗手。两天后,他出现高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很快发展为严重喘憋,由120救护车送医,在医院急诊科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那么,患者的病因是什么呢?通过基因学检测发现,患者肺部感染的真正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鹦鹉、八哥、喜鹊、麻雀等鸟类,鸡、鸭等禽类都有可能患此疾病。该病原体存在于病鸟或者死鸟的分泌物及羽毛上,人类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气体、粉尘颗粒,或者因接触患有鹦鹉热的鸟类或禽类等被感染。此病一般不会人传人,大部分患者可治愈,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症状较重。
患者被感染后,多表现为发热、咳嗽、肌痛、头疼、乏力等症状,可以并发肺炎、心肌炎、结膜炎等,甚至有发展成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应从正规途径购买宠物鸟,不要饲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类,更不要在缺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病鸟和死鸟。
因接触死亡或者生病动物而患病的情况还有很多,如因处理死狗感染狂犬病病毒、因屠杀病羊而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等。总之,在处理死亡或者生病的动物时应保持警惕,不要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它们;必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及手套,接触后及时洗手。如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诊,向医生如实、详细描述病史,这将有助于尽快诊断和治疗。
饮酒必须有节制
重症监护室曾收治过一位意识不清、极度喘憋、生命垂危的患者,心率高达每分钟150次,使用呼吸机时氧浓度调高至100%,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仍然很差。因为极度低氧,患者的口唇、指甲呈紫色,血压非常低,需要持续应用升压药才能勉强维持。而且,患者存在极其严重的肺部感染,肺部CT的影像学结果显示为严重的误吸性肺炎。
通过询问家属得知,患者得病前一晚曾大量饮酒,第二天早上家人发现患者昏迷在床上,且嘴边有呕吐物。医生判断患者是由于酒精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抑制,不能将呕吐物全部吐出,而食道和气道的入口在解剖学上毗邻,导致呕吐物误入气道,因此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呕吐物呈酸性,误入气道后不仅会造成肺部感染,还会导致肺组织被化学性灼伤,大量误吸者,死亡率很高。最终,患者经历了一周的监护治疗才脱离危险。
需要提醒的是,重度酒精中毒本身就可以导致呼吸抑制,如引发误吸性肺炎,治疗难度更大,就诊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在走亲访友、会客聚餐时应适量饮酒,切莫贪杯。发生醉酒时应及时休息,身边有人陪伴更好。醉酒者如呕吐,陪伴者宜解开其衣领,使其侧卧并拍其后背,促使呕吐物尽快排出。醉酒者如出现意识障碍、皮肤湿冷、呼吸费力、口唇微紫、呕吐误吸、吐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高温环境不久留
前不久,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被送到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患者入院两天前出现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有心肌酶明显增高、血小板下降伴有凝血异常等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脏器功能损伤呢?
原来,患者是一名广场舞老师,发病之前在公园里教大家跳舞,从上午10点一直教到下午2点。但教课的地方没有树荫遮挡,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他体力消耗巨大,大量出汗,出现了脱水的情况。跳广场舞本是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好事,但这位患者忽视了跳舞的环境和时间,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很大损害,适得其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持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核心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超过40℃,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灼热、心动过速、口渴、高热无汗、反应迟钝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昏迷、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上将这种疾病称为热射病,也就是重症中暑,如就医不及时,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对于重症中暑患者,除了要迅速将其转移至凉爽环境,采取补水、降温措施之外,还需尽快送到医院接受监护治疗,很多时候医院甚至需要应用呼吸机、血滤机等大型设备和仪器才能助其渡过难关。
每年6至8月,重症监护室都会接诊许多热射病患者,其中有户外施工作业的工人,有参加训练的警察,还有因为怕受风着凉而不开空调、不开窗户睡觉的老人等。夏至已过,伏天将至,高温天气将越来越多,提醒大家警惕高温环境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停留。必须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人,应缩短停留时间、减轻活动强度,间断在阴凉处休息并注意增加饮水量,适当使用防暑降温用品。有高温暴露史且出现头晕恶心、胸闷气短等症状的人,应高度重视,如果采取降温、补水措施后仍不能缓解,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汪丹
流程编辑:U016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