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议政性常委会建言现代化产业体系,委员建议——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抢占竞争制高点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着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市政协围绕“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组织委员、专家深入调研协商,并于9月7日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资料图)
委员们建议,北京适度超前布局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量子信息、脑科学和脑机接口等前沿产业,并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和“产业牵引创新”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共识
北京应率先形成高精尖产业方阵
通过政策学习和研讨交流,调研组形成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动“五子”联动,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产业进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为新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组认为,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担当起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历史责任,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创新驱动”导向,既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靠创新驱动产业现代化,通过主动在战略前沿和尖端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率先形成引领全球的高精尖产业方阵;又要重视产业牵引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动力。
调研
部分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观望情绪
今年5月至8月,市政协经济委牵头成立联合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通报、考察、座谈、研讨等各类活动13次,与近20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参与调研的委员及民主党派成员达400余人次。
调研组分析了北京现有产业体系存在的不足:一是在全国产业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通过产业分工合作实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还不够明确;二是现有产业体系的首都特点不够鲜明;三是现有产业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高端制造业规模偏小、支撑不足,产业发展活力有待提升;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不少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观望情绪;五是京津冀产业协作有待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调研组认为,转型升级的投入门槛高、成本和收益短期平衡难、相关人才支撑缺乏等方面因素都导致了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现象。
建议
京津冀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调研组提出,北京应着眼于更好服务和融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立足有效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构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未来产业为引领并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和“产业牵引创新”,推进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
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研组建议,在坚定疏解一般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推动存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向技术水平、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升级。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加强与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还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强化全球竞争力。抢抓全球科技前沿发展机遇,依托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武红利
流程编辑:U016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