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村综合诊所里,有一间小小的心理疏导室。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至今已经为近50位“村里”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关咨询和诊疗服务,24小时守护着大家的身心健康。
来到位于综合诊所二楼的心理疏导室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温馨喜庆的大红福字。推开疏导室的门,生机盎然的绿植令人神清气爽。这是一个面积仅10平方米,但“五脏俱全”的治疗室。里面配备着脑功能检查、心理检测和物理治疗等各项专业、先进的仪器,能提供心理咨询、疾病问询、药物指导、非药物干预等综合服务。 这间屋子的“主人”王红星是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及心身疾病专业组组长。
王红星曾于2008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的医疗保障共工作,14年后他又带队投身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保障中。期间,综合诊所的心理团队不仅要负责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还要负责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心理诊疗。为此,在入村前,在医院领导指示下,他和团队医生彭茂、李渊一起就做好了各项调查和预案。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闭环内进行,这对许多人的心理状态都是考验。”为此, 他和国际奥委会官员紧密联系沟通讨论,参考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的保障经验,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制定了许多方案。包括对常见的失眠、头痛、晕眩、耳鸣、恶心,及在应激压力下表现在躯体化方面的种种症状的应对。
残奥会开幕前夕,一位负责特殊装置运行的工作人员,出现了焦虑、失眠症状。“每天一到两三点就醒了,脑子里不停‘安排’着这一天要干的事儿,总是担心设备出状况。”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状态,于是他找到了王红星。
“ 越负责任的人,越容易焦虑。”王红星对患者进行安抚,并安排他躺下来,贴上电极片,进行经颅交流电的物理治疗。40分钟的治疗过后,工作人员心绪平静,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王红星又给他开具了适量的助眠、抗焦虑的药物,叮嘱他按时服药。
“谢谢您,王大夫。我这几天休息得不错,每天都能睡到六七点。”残奥会开幕式后,这位工作人员给王红星发来微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平稳运行的背后,少不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支持。能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的保障,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王红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