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北京的文化“切片”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2-03-18 16:33:16

每个人对于自己所熟悉的城市都有着个性化的认知,对于自己并不熟悉的城市则往往不会有太多评价,然而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不论是否在此生活、是否对其熟悉,每个人似乎都能评说一二,且这些说法大多是高度统一的——北京作为“首都”,首先突出的便是其政治中心的地位,此外,它还是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从对外的角度而言,北京代表着中国国家形象。它是稳定的,是先进的,是确定性远大于不确定性的。

就今天的北京而言,这些认知是确切的,但是,当我们把时间向前拉得更长一些便会发现,北京这座城市之所以会呈现出如今的面貌,并非一蹴而就,除了最为显见的政治因素外,文化属性同样突出的它,离不开各种文化因素的塑造与推动。其中,晚清时期对于当今北京的影响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由北京大学教授夏晓虹主编的文集《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一书即着眼于此。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夏晓虹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为清朝京师、首善之地,我们会普遍认为,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北京也会展现出其先发优势。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正因其为“京师”,作为政治决策中心的北京,在晚清社会转型的初期阶段,曾一度落后于沿海口岸甚至是一些周边地区。比如,今天的北京在文化建设上领衔全国,但在晚清兴办女子学堂的实践中,上海与天津成果斐然,北京则相形暗淡;收容受虐无依女性的济良所也首先出现于上海。

通过对读夏晓虹此前《晚清上海片影》一书中对晚清上海的描述,北京在转型过程中所承载的负累和由此引发的内部冲突更加清晰可见。自1842年开埠以后,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租界快速崛起,为世人瞩目,具有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桥头堡的历史地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西方现代文化,经由上海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无论是对于新事物的敞怀接纳,还是本土文化空间的迅速迭代,上海的“新”和“变”都异常突出。

北京的情况则复杂得多。首先,晚清北京的发展变化与清朝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甚至可以说,城市的发展进程被政治所深刻左右。譬如北京贵胄女学堂在倡建过程中,先挫于张之洞的阻挠,继阻于秋瑾案的发生,又阻于鹿传霖之奏章,最为要紧的还在于,提议者慈禧对于女子教育的立场左右摇摆、暧昧不清,以至于学堂最终难产,从中可见女子教育这一进步事物与晚清政治的紧张关系。

又如作为清末北京第一份有影响力的白话报《京话日报》,在推出前期销量平平、步履维艰,其转折点则是报道南非英国当局虐待华工,并顶住英国使馆的压力发表强力演说。外国使馆对于北京报刊舆论的专门留意,促成了《京话日报》的声名和地位提升。这是北京文化空间与政治局面之关联的另一重面向。

随着政治革新与学术变革的深入,由政治斗争延伸到文化上新旧阵营角力,“京师”的作用日益凸显。不同于主要作为新知识、新生活方式集散地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都市,晚清北京的突出特征在于其“新旧共生、士庶交涉、旗汉杂居,传统政教与近代文明相交融”。它的面向更为驳杂,内容更为丰富,更能体现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如何在新与旧的牵扯推拉中前行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从“士大夫的京师”向“国民的北京”的转换。

夏晓虹在《田际云与北京“妇女匡学会”》一文中阐述,思想新颖的名伶田际云经由《惠兴女士传》的演出与报界、学界建立了新型关系,三者配合互动,使得以往被人轻贱的戏曲界在晚清北京“真正成为沟通与联络上、下层社会的中介”,这一为民间社会所喜爱的形式在此时反而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为在天子脚下推行新政、传播新知提供了得力的方式。

在王鸿莉《〈京话日报〉(1904-1906)的旗人色彩》一文中,我们看到,《京话日报》创办之初的定位相当明确——倡导白话和下层启蒙,一言以蔽之,即“开民智”。创办者彭翼仲出身于汉族士大夫家庭,是“清末爱国维新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但这种自上而下的启蒙与开民智的理想实际上难以贯彻,报纸甚至一度濒临关张。直到关注华洋关系的一系列“演说”出现,报纸开始回应民间社会的关切,唤醒大众朴素的民族主义情感,彭翼仲才通过“眼光向下”找到了“鼓民气”这一重要宣传手段和方向,这份报纸才在北京风行起来。而当《京话日报》日进两宫预览,其定位再度发生变化,“通上下之情”成为新的突出导向,并吸引了旗人群体的加入,为报纸提供了丰富的作者、读者和话题,最终造就了《京话日报》“跨越种族和阶层的广泛影响力”。

在郝凯利《晚清北京“春阿氏案”的文本解读》一文中,通过对震动京城的“春阿氏杀夫案”的聚焦,我们更能看到一个日益鲜明的市民群体在晚清北京的雏形。“春阿氏案”发生三天后,《京话日报》即将其公诸报端,并在按语中直言“还求知道底细的人,再与本馆来信”,由此打开了百姓参与讨论的话匣,并倒逼提督衙门不得不将案件审理信息公之于众,这在清朝统治史上史无前例,清晰表明了“民间社会话语权的日渐获得与壮大”。

从内在来看,晚清北京士庶文化交汇频繁,一个被逐渐发现、重视的国民群体正在形成;与此同时,从外在来看,公园、新式舞台等近代意义上人际空间和马路交通、供水系统等公共设施同步出现。内外相辅相成,民国以后作为社会运动中心的北京文化空间在此时已初具雏形。

这本文集容纳了多位作者从各个角度对于晚清北京的观察,既不是纵向的历史梳理,也不是就某一特定主题横向铺展,而是在“晚清北京”这一历史框架之下,通过研究具体的文化人物、事件、机构和文学文本,以个案剖析观照社会变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所涉主题看似分散,但细看后便会发现,不论是所利用的报刊、档案等原始材料,还是所探讨的话题和所形成的观点,各篇之间呈现出相互交融、彼此呼应的形态。每一篇论文都好似深入历史情境中探取的一块显微镜下的“切片”,通过彼此间的交织、映照、互衬,共同呈现出“晚清北京这一特殊历史横断面的文化生态和城市性格”。

(责编:张玉瑶)

关键词: 对于北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晚清北京的文化“切片”

每个人对于自己所熟悉的城市都有着个性化的认知,对于自己并不熟悉的城市则往往不会有太多评价,然...更多

2022-03-18 16:33:16

“苹苹”安安,万事大“橘”!三义庙封控管控区居

苹果是祝愿大家平平安安,橘子是希望大家万事大吉……3月18日,大雪突至,海淀区海淀街道在做好疫情...更多

2022-03-18 16:25:34

80后成主力军,用户微信支付缴纳社保超7.5亿笔

3月18日,微信发布《2021微信支付智慧社保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用户共通...更多

2022-03-18 15:51:09

清明祭扫期间,预计北京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

在2022年北京市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了清明前后北...更多

2022-03-18 15:38:58

北京保险业资产总规模1.3万亿元,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3月18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截至2021年末,北京保险业资产总规模1 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 ...更多

2022-03-18 15:31:05

外交部:作为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美方至今在难民

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近日称,美方...更多

2022-03-18 16:14:33

3月17日,深圳口岸检测出4名跨境货车司机核酸阳性

3月17日0-24时,深圳口岸检测出4名跨境货车司机核酸阳性。具体情况如下:病例1:男,从事跨境运输行...更多

2022-03-18 16:00:53

醉驾司机派出所附近翻车!两瓶啤酒一杯小二换来拘

两瓶啤酒和一小杯二锅头下肚后,男子刘某开车出门,结果行驶至某派出所南侧时车辆发生侧翻。近日,...更多

2022-03-18 14:56:14

殴打防疫人员,天津红桥区一居民被采取刑事强制措

红桥融媒记者从区防控指挥部了解到,3月16日19时许,在红桥区和苑街道梦和园社区开展疫情封控、管控...更多

2022-03-18 14:34:45

北京清明祭扫服务接待日明日开始,这5天为祭扫高

清明是祭奠先人、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3月18日,本市举行2022年北京市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工作新闻发...更多

2022-03-18 14:59:25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邮箱: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