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报道,本周末,本市将迎来首个清明祭扫高峰。今年,本市将推出网络祭扫、代为祭扫和现场祭扫三种方式,并提供增设服务网点和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等便民惠民服务项目,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
清明节到墓前洒扫,是慎终怀远的常规方式。然而,疫情尚未结束,错峰祭扫不聚集、遥寄思念悼逝人,已经成为更多市民的理性选择。清明祭扫,必须要以防疫安全为先。
市民自觉遵守清明节相关工作安排。相应地,热线电话、网上客服、交通秩序维护、墓园秩序维护,则一定要提前把工作做到实处,并做好预案。让不熟悉流程的市民能够顺利预约、让亲至墓园的市民顺利往返、让进出墓园的市民对探访时间心中有数。越是工作量大、细节多,越要把工作做细。更好地服务现场祭扫的市民,注意事项的提示、实际行为的引导,都需要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有一份换位思考的爱心。
代祭扫服务,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内容,但服务是否达到入心标准、细节是否到位,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代祭扫服务的核心,不是机械化地完成一个流程,而是整个流程是否足以让市民寄托哀思。标准化地完成一个个环节,应该考虑到生者、逝者的特殊情况,最好提前做详细问询,落实个性化服务。
网络祭扫,是节省时间、忽略空间距离的最佳选择。其个性化服务水平同样有待提升。每个家庭都会有个性需求。各云祭奠平台,在保障网络祭奠过程的顺畅、提供更多固定选项的同时,如果能在个性化定制的方向上做出努力,相信网络祭扫的方式,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清明追思无绝期,安心贴心的服务也该无止境。在防疫的大背景下,为市民提供更加温暖周到的祭扫服务,需要民政、交管等主管部门和各殡葬服务机构出台更多的便民和惠民举措,让市民过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清明节。
(原标题:清明祭扫,要安全也要温度)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