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朋友像牡丹一样,美丽、高贵地绽放。”
——薛利坤
薛利坤蹲在地上,用手掌使劲拍着地板。几名学员将脸贴在地上,通过地板的振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啪!--“这是一拍!”
啪!“这是四分之一拍!”
薛利坤一边拍着地板,一边用手语向聋人学员比划着,试图让他们理解节拍的变化。啪-啪-啪!手掌重重地拍下去,专门安装了龙骨架的地板发出明显的震动,传递到学员的脸上,她们“听”懂了!
一节课下来,薛利坤的手掌拍了数百次。回家吃饭时,手一直颤抖。可薛利坤却不以为意。
脸贴地板“听音乐”的,是朝阳区残疾人艺术团聋人舞蹈队的队员。72岁的薛利坤是他们的老师——不是专职岗位,而是志愿者老师。这份志愿工作,薛利坤已坚持17年。
薛利坤是一名有着35年军龄的军休干部,在部队长期从事文艺工作。2004年底,薛利坤退休了,有朋友请他帮忙,去给刚刚成立的朝阳区残疾人艺术团聋人舞蹈队排练一支舞蹈。没想到,这次帮忙,他竟然和这群残疾人朋友结下了17年不解之缘。
“大的有60多岁的,小的才20多,高的高,矮的矮,全都没有舞蹈基础。这该怎么教啊?”见到这支舞蹈队时,薛利坤很是惊诧,心里也开始犯嘀咕。
虽然口不能言,但队员们热切期盼的目光,让薛利坤决心尽全力去迎接这个挑战。当时虽然有很多公司高薪聘请薛利坤,但他一一谢绝了,并且辞退了其他社会教学工作,一心做一名志愿者,义务给残疾人当舞蹈老师和编导。
舞蹈队上课第一天,预想到的难题来了:队员们都是听力障碍者,语言上无法沟通,怎么讲解动作要领?薛利坤开始学习手语。仅用两个月时间,他就能用手语和队员们顺畅沟通了。
然而,这只是第一道槛。
舞蹈是形体艺术,需要配合音乐用肢体表达,而听障者不能直接感受音乐的节奏,这让薛利坤感觉自己就像隔空弹棉花,有劲儿使不出。他一遍遍地给队员讲解、示范,可成果甚微。他没有退缩,多方尝试、摸索,后来,他发现队员可以通过地板的振动来感受节奏的变化。这个发现让他激动不已,于是,便开始用这种方法来教授课程。
为了给学员做动作示范,当时已经55岁的薛利坤开始重新压腿、抻筋,苦练基本功。
薛利坤为这支队伍编的第一支舞名叫《牡丹情》。“让残疾朋友像牡丹一样,美丽、高贵地绽放。”为此,他带着学员去公园看牡丹,让他们对这种美丽的植物有感性认识;在给学员们排练《祖国,为你自豪》的时候,薛利坤给他们讲刘翔的故事,让学员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豪的心情。队员们将内心的感情倾注于舞蹈,表演轰动全场。表演的成功犹如一只强心剂注入队员们的心中,她们感觉到了社会的认可,变得积极、自信、阳光,训练也更努力、更有信心。
到了第二年,他们就可以和健全人舞蹈队同台竞技了。凭借一支舞蹈《祖国,您好》从2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现场掌声雷动,好评如潮。
这一年,薛利坤还携队员做客中央电视台,这支残疾人艺术团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
社会的认可让队员们变得积极、自信、阳光。2006年大年初一,薛利坤又携队员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参加《春节大联欢》演出。队员们满面笑容、尽情舞蹈的形象透过电视屏幕,传向全国。
最让薛利坤自豪的是,2008年,他带队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演出活动。一支是舞蹈《祖国,我为你自豪》,登上奥林匹克公园祥云剧场,为各国运动员演出;另一支是为朝阳区100名肢残者编排的一个大型轮椅操,残奥会时在鸟巢完美上演。
当现场各国友人为中国残疾人风采鼓起雷鸣般的掌声,薛利坤所有的苦累化为了欣慰--他实现了带领残疾人走向世界的心愿。
2014年,薛利坤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舞蹈帮助肢残人士做康复运动。他以自己多年的舞蹈、体操功底,再加上对中医的研究,终于琢磨出一堂特殊的舞蹈康复课。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肢残人士小王现在能够很好地运用手臂来支撑轮椅,从以前只能斜靠着轮椅把手到现在直直地坐稳;脚部肌肉萎缩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小李又有了精气神儿,能够在轮椅上做舞蹈动作了……这一堂堂特殊的康复课,一开课就坚持了8个春秋。
17年如一日,薛利坤为首都扶残助残事业无私奉献爱心和力量,2016年被授予“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日为兵,一生做党的忠诚战士”的老兵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