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荤有素,营养搭配,饺子稀饭,老年口味……海淀区田村路街道王致和社区的“老年餐桌”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特别推出了暖心服务——每天中午准时为老人送餐上门,这项志愿活动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上午10时许,记者刚一走进社区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一股炖肉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屋内的两口大锅里正炖着肉皮,“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这是提前为明天炖的肉皮冻,今天给老人们准备的菜是木须肉和红烧豆腐,昨天包的饺子,我们每天都不重样。”掌勺的“大厨”王师傅边清洗木耳边告诉记者。
王师傅是社区志愿者,今年已经67岁了。每天9时,他和其他三位志愿者准时来到社区,给厨具餐具消毒、择菜洗菜、炖肉、焖饭、熬粥、炒菜……大家相互配合,忙个不停。11时,菜准时出锅,饭也焖得刚刚好,装到餐具里,然后再挨家送餐上门。“老人们吃饭早,我们每天就早点儿开始忙活,早吃完了他们也能早点儿休息。”王师傅说。
据王致和社区居委会主任高秋华介绍,王致和社区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居民都是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的老职工和家属,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对老人们进行“一对一”帮扶时,社区发现不少高龄老人为中午如何吃饭发愁。“子女白天上班不在家,一些老人自己做不了,中午吃饭就凑合,子女要是中午跑回来做饭呢,往返路上又太折腾。所以我们就想着怎么能让老人中午踏实吃上一口热乎饭。”高秋华说。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开始统计无法正常吃上午饭的老人数量,同时商量着将社区的一间活动室改造成小厨房。最终,在街道的支持和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2018年底,“老年餐桌”开张了。
“刚开始时,老人们是来这个小厨房一起吃饭的,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热热闹闹的。后来为了防疫安全,老人们不能聚在一起了,但我们的老年餐桌不能停呀,我们想那就给老人送餐上门。这一送,不知不觉就已经2年多了……”王师傅感叹着。
11时10分,83岁的王大妈像往常一样按时拿到了自己的午饭,她从2018年底就开始在“老年餐桌”吃饭,如今每天都享受着送餐上门的暖心服务。“社区不光解决了我们吃饭的大问题,还特别照顾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每周的菜都不重样。在这样的社区生活,我感到特幸福。”王大妈喜滋滋地说。